地震工程大解密 國研院攜手國資圖地震科普昨開展

「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展期自即日至7月20日。圖/國研院提供

臺灣地震頻仍,地震災情時有所聞,政府因而投注相當多資源進行災防科技相關研究,並藉由科普展覽與活動,幫助民衆學習基本災防知識。國研院國震中心近日與國資圖合作,辦理「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地震工程科普展,並於昨日開展,展期將至7月20日。

國研院表示,地震是臺灣的宿命,沒有地震就沒有臺灣島的形成。如何和地震共存,是居住在臺灣所有人必須共同面臨的課題。因此,建築安全向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次於國資圖2樓「科學家的秘密基地@臺中」辦理「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地震工程科普展分爲三部分,包含「地震工程大解密」主題故事報架、傾斜柱拍照區以及先進減震技術介紹等。

「地震工程大解密」主題故事書報架內含10篇地震工程專題報導,全面解析地震工程科技,揭露如何透過耐震、減震、隔震技術與建築補強工法,提升建築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傾斜柱拍照區」則配合現場的傾斜柱,模擬經強烈地震震損後的房屋樣貌,搭配地貼等裝飾,讓現場民衆體驗位於受災現場的震撼。

另外,展場介紹的「先進減震技術運作原理」則是透過國震中心研發的「挫屈束制支撐」縮尺模型,以及手搖振動模型展示,說明該技術如何藉由設置在建築物樓層間吸收地震能量,進而大幅降低地震破壞,提升房屋的耐震性,讓參觀民衆可以更清楚知道減震結構與傳統建築的差異。

國研院國震中心與國資圖合作,辦理「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地震工程科普展。圖/國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