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逃離打壓的抽象藝術家 李元佳回顧展極簡神秘登場

▲橫跨東西方的抽象藝術家,「李元佳個展」在文心藝所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被英國媒體譽爲「逃離紅色中國的第一批抽象藝術家」,李元佳(1929-1994)一生的旅程橫跨亞洲與歐洲,更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他的創作極簡、神秘,卻吸引觀者,而作品散落在世界各地,如今由文心藝術基金會蒐羅及梳理,展出他橫跨臺北、波隆那、倫敦、坎布里亞郡等4個不同時期的作品。

▲▼收藏家認爲李元佳的作品不張揚,卻極具吸引力。(圖/記者林育綾攝)

「李元佳個展」即日起至明年1月18日在「文心藝所」展出,文心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曉臻提到,李元佳的作品散落在世界各處,透過許多管道才逐一收藏,他的作品風格不張揚,卻極具吸引力。

▲▼李元佳的作品極簡、抽象、神秘。(圖/記者林育綾攝)

策展人遊崴也說,李元佳從來不認爲自己很偉大,他把自己「壓得很小」,作品卻很有力量,把許多空間留給觀衆,吸引人去注意他。而他生前並非擁有很多資源,連生活都十分極簡,包括靠着撿拾屋外樹上掉下來的蘋果果腹度日。

▲▼李元佳有許多方形畫冊出版品。(圖/記者林育綾攝)

遊崴也提到,李元佳和很多藝術家一樣式「世界主義者」,或許是遷移多國與城市的緣故,不想被國族主義綁住,他認爲自己是世界公民。

此次展覽,透過李元佳橫跨4個時期的作品,呈現他如何在東西方文化交會處,以「點」開展出屬於自身的宇宙,並在極簡、抽象之間,探索自由與精神性的藝術語言。

▲「李元佳個展」在文心藝所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

1、臺北時期:

李元佳於1929年出生於廣西,二戰後隨國民政府來臺,到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並進入李仲生的畫室習畫,受現代藝術觀念啓發,開啓了抽象探索,並在1957年跟同儕一起創立「東方畫會」,這時期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筆墨傳統,加上抽象表現的精神。

2、波隆那時期:

接着到李元佳「波隆那時期」,在1960年代初期,他逐漸形塑出風格極簡的抽象語言,常在大片留白的紙面上,僅留下如污漬或果核般的細微墨點。畫中饒富意趣的「點」,既是動作痕跡,也是抽象觀念,承載着「一切與空無」的哲思。

他1961年移居義大利,成爲歐洲前衛藝術運動「龐圖」(Punto)創始成員,在短暫停留米蘭後移居波隆那,住在設計師迪諾.嘉維拉的傢俱工廠中,環境轉換促使他開始以工業材料進行淺浮雕創作。

3、英國時期

1967至1968年間,李元佳移居倫敦,受邀參加信號藝廊展覽,被英國藝壇視爲「逃離紅色中國的第一批抽象藝術家」而受到注意。倫敦時期,他從繪畫跨足互動物件與環境裝置,將「點」轉化爲磁鐵、參與式作品,並在裡森藝廊舉辦三次矚目個展,成爲英國最早推動「Part-Art」與複數版藝術(multiple)的先驅。

4、坎布里亞時期

1969年,李元佳移居英國坎布里亞郡,買下一間農舍改建爲「李元佳美術館」(LYC Museum and Art Gallery),1971至1982年間舉辦逾兩百檔展覽,成爲北英格蘭重要的現代藝術據點。他持續發展「宇宙點」浮雕與圖騰式繪畫,並在結束美術館營運後投入攝影版畫創作,於黑白影像上手工上彩,作品氛圍抒情而神秘,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內在心境。

Li Yuan Chia 李元佳個展日期 | 2025年9月13日~2026年1月18日時間 | 週三至週一10:30-18:30 (週二休館)地點 |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地址 | 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