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基金經理開始退休了...
我們見慣了基金經理的跳槽,畢竟由於職業發展的需要也無可厚非。但最近一些從業多年的基金經理開始退休,自然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1997年《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頒佈,1998年國泰基金、南方基金成立,併發行基金金泰、基金開元,標誌公募基金規範化起步。
2001年華安創新成爲首隻開放式基金,2004年的ETF、2006年的QDII等。
從1997年算起到現在也近30年了,從01年開始算也有20多年了。當年首批基金公司成立的時候,很多人是從券商營業部去的,最典型的從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演變成華夏基金。其實,當時的從業者可能已經四五十歲。經歷了後面的20多年,首批從業者就陸續開始退休了。
三十年,轉瞬間。
這兩年,不少基金公司的高管、投研等退休,而同時期的基金經理,也有開始退休的了。
諾安基金王創練
退休時間:2024年8月17日卸任全部在管基金
他擁有近30年金融從業經驗,是公募歷史上首位“自然退休”的基金經理,也是伴隨資本市場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位老將。1997年入行,2008年加入諾安基金從事研究,2015年管理基金。比較可貴的是,他是目前行業內唯一一位在同一家基金公司從基金經理崗位幹到退休的從業者。
投資風格,融合價值與成長,注重產業鏈深度研究,通過分散持倉降低單一行業波動風險。自稱“投資老農”,強調耐心耕耘與逆向佈局,避免追逐短期市場熱點。截至2024年退休前,其管理的諾安安鑫基金任職期間年化回報達12.03%。
印象中2022年的時候深入研究過王創練的投資風格,當時他還新發了一隻基金。可能是當年半導體跌得太厲害,蔡嵩鬆的業績不佳,又把這位老將搬出來。時過境遷,蔡嵩鬆已經離職,而諾安後起之秀鄧心怡、陳衍鵬、劉慧影等也頻頻出現在公衆視野之中。
中歐基金曹名長
退休時間:2025年1月17日因臨近退休卸任全部在管基金
老曹在1996年入行,擁有近30年證券從業經驗。2006年開始管理基金,2016年加盟中歐基金。在新華基金時,9年回報515.94%,年化22.62%;管理的中歐豐泓滬港深A,近5年回報126.6%,年化21.17%。退休時管理的11只基金全部實現正收益,展現穿越牛熊的風控能力。
深度價值投資風格,曹名長以“價值一哥”聞名,堅守低估值、高股息策略,即使在覈心資產抱團時期仍不爲所動。
第一次認識到曹名長,是在2017年,當時他發行的三年定開基金一日募集了70多億。要知道在2017年那個時候,百億基金都很少見,可見其在當時的號召力。三年之後,這隻基金略微跑輸基準,但也算沒給大家虧錢。畢竟2019年前後,是新能源科技大漲的時候,老曹這種風格的基金也沒有過多參與熱點。
這兩年市場震盪,老曹又被關注起來。確實這種價值派風格,能夠穿越牛熊。2023年中歐中期策略會在北京舉辦的時候,我也很有幸看到了老曹本尊。也看到了同一團隊裡的藍小康等基金經理。
華泰柏瑞基金田漢卿
退休時間:2025年4月29日卸任10只基金
她曾任職於巴克萊(BGI),2012年加盟華泰柏瑞後開創本土化基本面量化路徑,被稱爲“量化常青樹”。巴克萊全球投資(BGI)被稱爲量化界的“黃埔軍校”。在國內公募領域,田漢卿與景順長城基金黎海威、富國基金李笑薇並稱爲“巴克萊三劍客”。
代表作華泰柏瑞量化增強A,任職總回報205.51%,遠超同期滬深300指數的68.42%,超額收益達137.09%。
國內公募最早一批做量化的基金經理,在2017年左右我寫文章,提到田漢卿、黎海威、李笑薇的頻率很多。那個時候流行指數增強基金,那個時候中證500比滬深300要更流行。很多周圍人定投中證500,不知道這麼多年了,定投的基金賺了多少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金英雄。自己很多年前就關注、就寫的基金經理,就開始退休了,還是感觸很大的。他們也將在公募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於他們退休之後,他們的投資風格和理念,也許就由後來者“繼承”。這一點從曾經共管基金的搭檔裡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