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會致人死亡?我們應如何應對低血糖

4月6日,抖音賬號“阿根廷奇娜”發佈了訃告:“本人楊淙,帶着無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各位家人們,吾妻楊奇娜於2025年4月2日上午,因突發低血糖與世長辭,終年38歲。”

說到低血糖,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飢餓、噁心、頭昏眼花、、面色蒼白、出冷汗、虛弱無力……但大家可能不能想象常見的低血糖也會致人死亡,4月6日,湖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偉偉表示,部分人羣發生低血糖時沒有症狀,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缺糖,會發生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昏迷等嚴重後果,甚至威脅生命。

低血糖通常有這些症狀

血糖值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血糖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健康。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低血糖的標準並不一樣。正常人低血糖的標準是<2.8毫摩爾/升,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爾/升就屬於低血糖,此時就要引起警惕。

低血糖通常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輕度低血糖,通常會有飢餓感,還會出現心慌、手顫、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出冷汗、面色蒼白、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中度低血糖,除了具有上述症狀外,還可能出現一些古怪的行爲,比如喜怒無常、隨地大小便、無理取鬧、精神錯亂等;重度低血糖,昏迷、抽搐、肢體痙攣、小便失禁、心律失常、腦血管意外等,甚至危及生命。

不同的人羣表現也不盡相同:老年人常沒有任何症狀,部分老人表現爲神經精神症狀,如言語行爲反常、偏癱、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易被誤診爲急性腦卒中或癲癇發作。嬰幼兒及低齡兒童常表現爲不好好喝奶、易哭鬧、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噩夢易驚、遺尿等。

糖尿病人如何管理血糖?

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人們往往更關注血糖的升高,而忽視了血糖過低同樣可能帶來的危害。大家對高血糖的風險瞭解更多,卻鮮少知道低血糖的嚴重性。

目前,治療糖尿病常用的胰島素、磺胺類和非磺胺類胰島素促泌劑均可引起低血糖。而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酮、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不增加低血糖風險,這些藥物單用一般不誘發低血糖,但和胰島素及胰島素促泌劑聯合使用則可引起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可能會出現飢餓感、大汗淋漓、四肢乏力、發抖、心跳加快、面色蒼白等表現。嚴重時,患者甚至可能出現視覺模糊、焦慮不安、頭暈、嗜睡、甚至昏迷。對於使用可能導致低血糖藥物的患者,應警惕無症狀性低血糖的發生,並進行相應的風險評估。

低血糖如何預防?

劉偉偉提醒,一旦出現類似低血糖的症狀,應立即檢測血糖並採取措施改善症狀。若患者神志清楚,可以口服糖水、含糖飲料,或進食糖果、餅乾、麪包、饅頭等即可緩解。若患者已發生低血糖昏迷,則需要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 40~60ml。若患者已神志不清,切忌餵食以免誤吸或呼吸道窒息。對於藥物引發的低血糖,應及時停用相關藥物。

同時,預防低血糖,大家可以從這些生活細節做起:正常人按時吃飯,不可盲目節食;糖尿病人吃飯最好定時定量,不擅自減餐;少進行太長距離的運動、大重量超負荷的勞動;容易發生低血糖的人可隨身攜帶糖果、餅乾等。

通訊員:陳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