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700公尺!JUNO中微子探測器正式啓用 探究物質和宇宙本源

▲地下700公尺深的「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正式啓用。(圖/翻攝央視,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重大基礎科研設施「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今(26)日正式啓用,完成2萬噸液體閃爍體灌注並開始運行取數。這座建於廣東江門、位於地下700公尺的實驗平臺建設工期歷時十餘年,肩負探究中微子質量排序等粒子物理學前沿課題的任務,被視爲未來十年內國際物理學界的重要突破口。專家認爲,該成果將爲探索宇宙本源與物質本質提供關鍵數據。

《人民日報》報導指出,JUNO可探測距離53公里外台山和陽江核電站產生的中微子,並以史無前例的精度測量能譜。與國際同類實驗相比,JUNO在質量順序測定上不受地球物質效應及未知參數干擾,能顯著提高6箇中微子振盪參數中的3個精度。

JUNO核心探測器由直徑41.1公尺不鏽鋼網殼支撐,承載直徑35.4公尺有機玻璃球、2萬噸液體閃爍體、4萬5000只光電倍增管及多項高精密電子設備,透過探測光信號轉換爲電信號完成監測。

專家表示,JUNO可廣泛開展來自太陽、超新星、大氣及地球的中微子研究,並有望尋找「不活躍中微子」與「質子衰變」等未知物理現象,開啓探索宇宙新窗口。

該設施設計壽命達30年,未來還可升級爲全球最靈敏的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進一步探測中微子絕對質量及檢驗其是否爲馬約拉納粒子,這將深刻影響人類對宇宙起源與物質結構的理解。

江門中微子合作組發言人王貽芳指出,「完成灌注並正式取數,是國際上首次啓用這樣超大規模、高精度的中微子專用大科學裝置,將幫助我們回答關於物質和宇宙本質的根本問題。」

王貽芳強調,中微子是宇宙最古老的基本粒子之一,攜帶大量關於宇宙演化的神秘訊息。據悉,江門中微子實驗以中微子質量順序測量爲首要目標,同時進行多項前沿研究,建成後期待能與與日本的神岡實驗、美國的深部地下中微子實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