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颱風夾擊!臺中柑橘園受損2成 果農急護樹
臺中各式柑橘最近落果嚴重。(郭建池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柑橘種植面積2500多公頃,東勢、石岡與新社等地區爲盛產區,但今年3、4月遭遇低溫,讓授粉率差災損2成,近期爲柑橘類幼果成長期,隨着颱風逼近,農民只能透過剪枝、竹竿撐住果樹,盼災情降到最低,否則整年心血將付之一炬。
全市柑橘種植分佈於豐原、東勢、新社、石岡及和平區,以椪柑1378公頃、桶柑513公頃及茂谷柑598公頃爲大宗;椪柑產期爲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年產量約2萬多公噸,主要種植於東勢、石岡、豐原,爲全臺第二大產區;茂谷柑產期則自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年產量約9859公噸,爲全臺第一大產區,以東勢、石岡及新社爲主。
農民利用竹竿撐住果樹來防災。(郭建池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近期農民發現在6月生理落果期後,茂谷、椪柑等果樹,看不到結實累累的橘子,推測是今年3、4月低溫造成結果率差,經農政單位現勘後,發現各區平均災損達2成多,最近6、7月則是幼果成長期,農民準備噴碳酸鈣防曬,未料颱風將來襲,讓農民們都憂心忡忡。
東勢果農郭建池表示,今年是所謂潤六月,照往年而言應該是豐收年,但今年3、4月天氣影響,授粉率差致結果率差,落果情況嚴重,原以爲最近天氣回穩,能讓存活的果實慢慢生長,但現在臺風來臨,大家只能聽天由命。
郭建池說,柑橘類除了天氣,最怕就是風吹,他爲了防風跟防寒,這幾年都設法將果樹矮化栽培,這幾天不少農民都趕忙用棚架或竹子撐住果樹,希望藉此降低颱風災損,盡人事後剩下的就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