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 頒獎
臺北市市長蔣萬安、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推動委員會陳維昭總召集人與全臺13所醫學系代表共同合影。圖/生策中心提供
爲激勵高中生從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挑戰臨牀問題,並提早接軌全球醫療科技趨勢,由教育部指導,生策會、生策中心與臺北市教育局聯合全臺13所醫學系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於4月9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
本屆競賽全臺共101所學校、298個案件參賽,最終僅16個團隊脫穎而出。全臺表現最佳的特優學校包括復興實中、靜心高中、中山女中、師大附中、北一女中等五所。
本屆金獎團隊各具亮點與代表性,其中中山女中提出「血友病專用OK蹦」,設計出內含特殊膠囊、能即時啓動凝血因子的創新敷料,有效應對血友病患者的緊急需求。靜心高中「口腔醫療數位化」的創意發想則是聚焦於改善患者在牙科診療時的張口不適問題,提升病患舒適度。而首次來自技職體系獲獎的高雄高工則以實作力見長,開發出「長者夜行引導與緊急通知系統」產品雛形,解決高齡者在夜間活動的風險。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在致詞時表示,未來產業競爭將愈加依賴創新能力,因此臺灣必須積極培養具備創新思維的人才。臺北市市長蔣萬安則強調,透過競賽讓學生親身思考醫療領域的真實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將爲新世代產業儲備人才。
評審團代表、臺大醫學系系主任盛望徽也說明,競賽的三大環節「臨牀技能實作」、「醫療科技產業見習」及「創意發想與簡報大賽」,有效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而這三項能力正是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核心素質。
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每年10月開放報名,至今已吸引全臺超過160所高中、800個團隊、逾3,000位學生參與。每年結合臺灣醫療科技展的臨牀技能實作課程更已培育超過75,000位高中生,持續激發年輕一代在醫療科技領域的創新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