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成熱門自學校區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美國愈來愈多家庭將迪士尼樂園當作戶外教室,透過主題場景與互動體驗進行在家自學,形成一股新興「迪士尼校區」教育風潮。

精句選粹■These are the Disney home-schoolers – parents who’ve swapped schoolbuses for monorails and now treat the parks as a classroom.

每年暑假全球各地的迪士尼樂園天天人滿爲患,但近年美國佛州迪士尼樂園連學期中的平日白天也有不少家長帶着孩子入園遊玩。他們不是特地請假來玩,而是住在附近在家自學的孩子,把迪士尼樂園當成戶外教室。住在佛州奧蘭多的西斯克(Haley Sisk)曾是一名老師,辭職後專心在家教導三個孩子。她表示:「我們不是單純把迪士尼遊樂設施稱爲學校,而是實際讓孩子在樂園裡學習情緒管理、表達個人意見以及與他人互動,這也是真正的學習。」

近年美國佛州奧蘭多興起一股「迪士尼自學校區」潮流。數百個家庭平均每週三、四次,甚至每天帶孩子走進迪士尼樂園,把這裡當作教室延伸,藉由園內豐富的主題場景和多元互動,讓孩子將課本知識,融入生活經驗。

家長們設計樂園課程

一個名爲「佛羅里達迪士尼自學聚會」的臉書社團目前已經有超過2,000名成員,家長們互相交流「樂園課程」的設計方法、教材,以及最適合孩子學習的遊樂設施。

西斯克家的日常安排從早上在家閱讀開始,一週至少有三天的下午會去迪士尼樂園。當孩子學習動物生態時,他們會到樂園內的馬哈拉加叢林探險區觀察老虎。如果孩子對巴黎有興趣,就會到Epcot法國館親身感受文化氛圍。樂園地圖成了定向學習教材,遊樂設施的排隊等待時間也化身爲抽象數學課,讓孩子學會用感官去理解45分鐘的長度,而不是依賴手錶數字。

有些家長更將教學系統化。過去擔任國中英文老師的利裡(Holly Leary)近年轉行在手工藝品網站Etsy開店,販售專爲迪士尼樂園設計的主題作業本,讓家長帶着孩子邊玩邊教。其中一本以《彼得潘》爲主題的教材能讓孩子認識建築設計藍圖,也能借由「加勒比海盜」探討海盜行爲對經濟的影響。

對部分家庭來說,迪士尼樂園的日常已完全融入生活。住在迪士尼魔法王國十分鐘車程內的利裡笑說:「現在晚間煙火不再是表演,而是我們的就寢鬧鐘。聽到砰砰聲就知道該準備上牀睡覺了。」許多孩子習慣了這種邊玩邊學的節奏,也逐漸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對於傳統學校適應不良的孩子,樂園自學更像是一種教育補充方案。阿德霍爾德(Rachael Aderhold)的8歲兒子因自閉症在校園壓力過大,於是她帶着兒子每週入園學習。透過搭乘電車、單軌列車和渡輪幫助孩子提升適應力,徽章交換則成了口語表達課,零食預算變成理財實作。

不過,讓迪士尼成爲「校區」並不便宜。多數家庭購買年票降低每次入園成本,但一整年仍要花3,000至5,000美元不等,還不包括餐飲和周邊商品。一位家長波特伍德(Jacqui Portwood)坦言,家中生活費與「迪士尼基金」是分開規劃,她將孩子每天入園的自學紀錄拍成影片上傳社羣媒體,所得專門支付樂園開銷。

外界對學校化存有質疑

儘管外界對「迪士尼學校化」存有質疑,認爲這樣的教育是否足夠嚴謹,家長們普遍抱持開放態度。西斯克表示:「教育不必被限制在課本和教室裡,如果不適合你,也無須認同。對我們來說,這是孩子最快樂、最投入的學習方式。」

專家認爲迪士尼樂園能夠成爲自學場所的原因,在於它創造了高度情境化、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育與公共政策教授富勒(Bruce Fuller)表示:「當幻想和想像力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再把現實生活中的學習目標融入其中,會形成極佳的學習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