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造SUV,何小鵬摸清了雷軍的“套路”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何煦陽 報道

小米YU7 發佈7天后,小鵬G7終於來了。

7月3日,小鵬G7正式上市,起售價19.58萬元。相較之前的預售價23.58萬元再降4萬元,價格區間爲19.58萬-22.58萬元。

同樣對標Model Y、主打科技純電,很難有人在談論小鵬G7的時候能繞過小米YU7。

小鵬G7主打家用科技,路線更爲大膽。G7車內空間“得房率”達到88%,擁有技術最大的後備箱容積(819L),遠高於YU7的517L。路線上,小鵬All in 純視覺,搭載3顆自研的圖靈芯片,算力拉到2200Tops,滿足L3的需求,起售價卻比YU7標準版低5.77萬元。

小米YU7的長板是性能和顏值,配置穩紮穩打。小米YU7 Ultra版百公里加速是3.23s,快於小鵬G7 Ultra的6.5s;用的是融合激光雷達和視覺的方案,更爲穩健。同時,YU7 擁有更吸睛的外觀設計與配色、更好的米家生態,不缺米粉的擁簇。

在小鵬G7發佈後的羣訪環節裡,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沒有吝惜對YU7的讚美,“3分鐘大定20萬臺,小米YU7不是‘神話’,是‘童話’”。但他也肯定了G7的成績——G7在發佈9分鐘後大定1萬臺,是小鵬迄今爲止發佈後大定最快破1萬臺的車型。

而達成大定 1 萬臺的成績,P7+和2025款Mona M03上市後分別用了近1小時、12分鐘。

“理工男”何小鵬也在向雷軍學習。在接受《21汽車·一見Auto》採訪時,何小鵬表示:“做車的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技術。品質是基礎,情緒是高度。”

爲了講好自動駕駛,在G7發佈會上,他請來央視主持人朱廣權進行押韻輸出;爲了講好空間,他和1.88m的籃球明星馬布裡往G7裡塞籃球;羣訪時,他直言“恨不得我長高,恨不得我打籃球,恨不得我唱歌好......既要把科技做好,也要把情緒做好”。

更多的科技投入與更便宜的價格似乎是一對矛盾體,剛從“血海”中爬出,外界開始擔心小鵬的盈利目標能否兌現。何小鵬迴應《21汽車·一見Auto》:“我不認爲小鵬在走性價比路線。第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戰’。”

造車10年來,小鵬上市了三款SUV產品。2022年9月,小鵬發佈首款SUV——G9。彼時,小鵬剛剛拿下2021年、2022年上半年新勢力銷量冠軍,這款車承擔着小鵬衝高的使命。G9失利後,小鵬重整旗鼓,於2023年6月末推出了第二款SUV 小鵬G6,這款車月銷量一度超過8000輛,但難過產能關,最後泯然衆人。

這一次,小鵬用 G7 再次挑戰SUV市場。

G7汲取了之前G9失利的教訓。2022年小鵬發佈高端旗艦SUV G9時,也強調年輕、科技,但萬元的起售價和過於複雜的配置遭到市場批評,最終將企圖衝高的小鵬拖入泥潭。

而G7的配置是小鵬痛定思痛後的結果。首先,小鵬G7最大程度減少了SKU——車型只有3款,分別是702公里長續航Ultra版(22.58萬元)、702公里長續航Max版(20.58萬元)、602 長續航Max版(19.58 萬元),並在多項產品功能上進行了全系標配:全域V高壓Sic碳化硅平臺、5C超充AI電池、座椅按摩通風加熱等,甚至標配最大的賣點之一——與華爲合作的AR-HUD。

G9首次上市時價格區間是30.99萬-46.99萬元,與同年上市的理想L8相比,起售價低4.99萬元;但這次G7在價格上更有優勢,比19.58 萬元起售價比Model Y、理想L6相比,分別便宜6.77萬元、5.4萬元。

G6標配Xpilot功能,在智能化上有優勢。G7也選擇在智能化水平與競品拉開差距,併成爲G7產品的重要的區隔維度。

19.58萬元的Max版G7即標配雙英偉達Orin-X芯片,算力達到508 Tops。同價位智己LS6、樂道L60算力僅254Tops、理想L6算力僅128Tops。小米YU7標準版可達700Tops,但售價已達25萬元。

G7還在自己的產品上用智能化作區隔。比如Ultra版G7配備三顆圖靈芯片,算力達到2200Tops,四倍於Max版。這一思路與此前的Mona M03梯度劃分一致:5款Plus版Mona M03無獨立智駕芯片,但Max版配備雙Orin-X芯片;Plus版配備27個0個傳感器,Max版配備27個。

圖靈芯片是小鵬自研的AI芯片,何小鵬透露,圖靈芯片的研發費用“大幾十個億左右”,G7是搭載圖靈芯片的首款車型。

除了2200Tops算力外,其Ultra版芯片內存達到216GB,可以方便汽車同時流暢運行多個應用,比如在導航的同時播放高清視頻、進行語音交互等,而其他車企一般採取的英偉達Orin-X(16GB - 32GB)、高通 8295P(12GB - 24GB)、地平線征程 5(8GB - 16GB)芯片,內存均明顯低於圖靈芯片。

但他向《21汽車·一見Auto》表示,不打算全系標配圖靈芯片,“因爲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這麼強的智駕能力”。

並且,他們也不打算將VLA通過蒸餾和剪枝放到Max版上,雖然技術上可行,但會削弱Max版“小腦”(VLA大模型,Vision Language Action,視覺-語言-動作模型)的能力。從自動駕駛體驗上說,Ultra和Max版的性能會有所區別,Ultra版本可能每百公⾥接管⼀次,Max版可能每50公⾥接管⼀次。

何小鵬表示,Ultra版G7選配率達到60%,“還是建議大家買Ultra”。

G6在上市後也曾一度火爆,但由於難過交付關,訂單由高峰期的8000輛下滑至上市次年初的2000餘輛。 G7發佈會後的羣訪環節中,G7產品負責人 Nick表示:“7月2日開始,小鵬to C的車輛已經發運,產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能滿足用戶所有需求。”

但與前幾款車相比,G7也有明顯的不同。幾個月前賣Mona M03時,小鵬主要宣傳的是自己的“大模型”,這次要講的故事則是“大算力”,何小鵬直言:“我某種⻆度上認爲L4真的要⼀個更⼤的算⼒,算⼒真的是所有的基礎,基礎中的基礎。”

小鵬宣稱其圖靈芯片有效算力“一顆頂三顆”。有效算力,指芯片在實際運行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相關任務時,能夠真正被利用、發揮作用的算力。一位主機廠算法工程師向《21汽車·一見Auto》表示,圖靈芯片的有效算力可能是在Wingrad算法運行下測算的,在實際應用中,Winograd算法的核心是通過數學變換減少重複計算,縮減步驟。“打個比方,買房時看面積,70平米一般指房屋內所有面積加起來;而現在小鵬的70平米,是把走廊、公共陽臺、公共區域都加上了。”

最後,小鵬目前企圖通過提高算力來提升智駕系統的安全性,但這“不如加激光雷達更經濟”。禾賽科技研發副總裁樑峰認爲,“純視覺想在夜間、逆光或更多的corner case中保證安全,需要非常多的數據進行訓練,而且還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但只要裝上激光雷達,這些場景不需要訓練就能覆蓋。一句話:純視覺像在逆水行舟,我們則是在岸上跑。”

除了講圖靈芯片,何小鵬可能還在雷軍身上獲得了許多啓發,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做車的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技術。品質是基礎,情緒是高度。”

他覺得,要做成一個大衆的產品,要把品質,科技、顏值平衡好;但要做成小米YU7那樣的“童話”,離不開情緒價值的加持,“要做一個超級產品經理,需要把情緒價值要學得更好一點。”

在G7發佈會的許多細節都可以看出來:

·學習明星馬布裡打籃球;

·學習雷軍,把“煥新Model Y,儘管對比”的截圖貼上大屏幕;

·學習雷軍,YU7做“24小時耐力測試”,G7做“12小時續航拉力賽”;

·講車內空間同級最大,在前備廂裡放了個“魚缸”,說這能“摸魚划水”;

·講底盤操控好,請來網紅暈車狗做測評;

·講小鵬安全,說前期小鵬G6在國外被導彈砸中,車輛主體沒變形電池沒起火;

這一方面說明,“理工男”何小鵬如今在營銷、情緒價值等“軟實力”上向雷軍靠近,雖然還能繼續進步,比如如果是雷軍,能把G7宣傳PPT上“6kW對外放電功率,最多連接12個電火鍋”講得更有聲有色;

另一方面說明,何小鵬在以更生動的方式,來介紹G7的空間、安全、底盤等其他產品特點,而不像以前那樣只堆參數。

但想要再度複製爆款,上市之後,G7的考驗剛剛開始,眼下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AI功能要兌現承諾。G7號稱是“全球首臺L3級別算力的AI汽車”,但目前國內法規尚未開放 L3 級自動駕駛,用戶實際能體驗到的功能仍爲“L2++” 級。何小鵬希望能通過預埋硬件在後期通過OTA升級,併發布了小鵬G7 Ultra智駕大模型的上車節奏,還宣佈將對AR-HUD作出改進,這些功能都要如期推送。

純視覺方案還必須經得起Corner case(指在自動駕駛中是指行駛過程中可能出現,但發生頻率極低的小概率事件)的考驗。6月4日,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示關於徵求《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擬立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意見的通知,其中對大量常見的駕駛輔助系統弱勢場景,如錐桶、紙箱等特殊目標的識別,以及隧道、彎道等特殊道路,和“鬼探頭”等極端工況都作了詳細的要求。

第二,產能要如期爬坡。2023年小鵬G6上市,初期斬獲大量訂單,但由於小鵬汽車管理層對該車預測保守,導致激光雷達供應不足;2024年1月小鵬X9上市後,產能爬坡緩慢,當月小鵬汽車總交付量僅8250輛,環比下滑59%;2024年9月,小鵬MONA M03上市交付週期一度延長至17周,部分車主因錯過置換補貼退訂。

2024年下半年開始,小鵬開始大力解決產能問題,包括增加班次提高設備利用率、與供應商深化合作保障核心零部件供應等。11月的財報電話會上,小鵬表示,已規劃好2026年之前的生產計劃。

過去10年,小鵬在研發上花費500億元,這項重投入的生意讓小鵬形成了智能化的標籤,也形成了專屬打法:從P7+、Mona 03,再到年初新款G6、G9,最後到G7,小鵬的堅持是:智能上升,價格下沉。

但這項重投入的生意直到今天仍在虧損。而灌幾千萬Clips數據、自研圖靈芯片、建立萬卡算力集羣,今年以來小鵬花在AI上的錢並沒有減少,小鵬又立下了四季度盈利的Flag,外界擔心這些投入能否在第四季度就見效,幫助小鵬盈利?

何小鵬的回答是:第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戰。第三季度的銷量表現會更好。

G7預熱發佈會後的羣訪環節,何小鵬表示,小鵬今年花了45億元在AI上,加上⻜⾏器研發費用接近100億元,但小鵬二季度的財務狀況仍非常好,有信心在第四季度盈利。G7正式發佈後的羣訪環節,何小鵬再次表示,G7的定價不會影響小鵬的毛利率,與大衆汽車的合作順利,圖靈芯片的研發值得。

看智能化投入能否幫助小鵬年末盈利,最直觀的數據就是銷量。從全年銷量目標完成率來看,小鵬汽車以19.72萬輛的上半年銷量,完成全年38萬輛目標的51.9%,是全國唯一進度過半的車企,而超半數車企目標完成率不足三成。

但放眼整個車市,小鵬要競爭的不止是小米及其他新勢力。38萬輛的規模距離其他在大衆市場佈局產品的車企仍有距離。今年上半年,吉利銀河銷量達到54.8萬輛,上汽大衆銷量是52.3萬輛。

G7是小鵬2025年首款全新車型,伴隨G7發佈,小鵬進入新一輪的新車週期。繼“移動的家”理想,“小理想”零跑兩家盈利的新勢力之後,憑藉G7等產品,小鵬能否以“智價比”殺出血海,“游到海水變藍”,可能是接下來五個月車市的最大看點。

(編輯:吳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