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特派員》:用星際冒險治癒孤獨

館館

動畫電影《地球特派員》甫一立項就被寄予了厚望——畢竟是迪士尼和皮克斯強強聯手,製作團隊之前的《尋夢環遊記》《心靈奇旅》《頭腦特工隊2》無一不是高質量作品,豆瓣評分最低也有8.4,去年還在全球席捲了近17億美元票房。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績,不斷拔高着觀衆期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地球特派員》上映一個多月,全球票房還不到1.5億美元,不僅不及成本投入,口碑也滑落至6.9分。皮克斯的治癒魔法這次爲何失靈了?

這部影片圍繞小男孩艾力歐一次意外的星際冒險展開。艾力歐的父母剛剛過世,姑姑奧佳接手了撫養他的責任,但姑姑工作太忙,讓艾力歐深感自己是不被需要的累贅,地球上沒有他的情感聯結,於是他將希望寄託於廣袤的外太空。在他的呼喚下,飛船真的降臨,把他接去了星際聯合會,可問題來了——外星人們誤以爲艾力歐是地球首領,才邀請他代表地球加入宇宙組織。究竟是坦白回家,還是硬着頭皮僞裝?一道事關全地球的抉擇就擺在了還沒成年的艾力歐面前。

後來,他決定了留下來,於是不得不爲了維護首領身份,接下了跟海魯格族首領談判的艱鉅任務。初出茅廬的艾力歐自然不懂什麼談判技巧,和談很快崩盤,首領格霸準備大舉進攻星際聯合會,以此報復他們不讓自己入會的排擠行爲。

好在艾力歐幸運地認識了格霸的兒子小格,兩個小夥伴一個頭疼於如何阻止戰爭,一個渴望着離開父親,剛好可以互相幫彼此完成心願。

電影着重塑造了親情和友情兩條情感線。艾力歐和小格的一見如故雖然進展迅速,設計邏輯卻很合理,因爲他們都是各自羣體中的異類:艾力歐對宇宙的癡迷與同齡人格格不入,他自創的外星語被姑姑勒令不許再用,去到寄宿學校也不受歡迎,於是他渴望逃離地球融入全新的外星羣體。而海魯格族崇尚武力,形態卻是軟體蟲,所以一到成年就要鑽進高大的戰甲中度過餘生,試圖用強悍的裝備遮蔽脆弱的肉體,厭惡戰鬥的小格則是海魯格族的異類,他無法成爲父親期望的兒子,也和艾力歐一樣想要逃離家庭。孤獨是青春期的他們共同的感觸,這樣兩個處境相似、情感共通的小朋友,成爲好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兩個家庭親情線的側重點則各有不同。艾力歐和姑姑的情感錯位在於缺少溝通。起初是艾力歐想念父母封閉自我,不願與姑姑多交流,後來二人關係逐漸僵化,姑姑由於忙於事業,把艾力歐送去寄宿學校,進一步加深了矛盾。

乍一看,他們像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和叛逆期少年,但到後面會發現姑姑其實很愛艾力歐。聽說艾力歐在學校打架,立刻擔心他被欺負,帶他回家準備退學;當艾力歐不願回地球,克隆了個更聽話的自己代替,姑姑很快就從細節發現了不對,也勇敢地與克隆體戰鬥,想奪回真正的艾力歐。而且,儘管嘴上不許艾力歐胡言亂語,背地裡她早就學會了外星語,危急關頭艾力歐不知所措時,是她用外星語指導艾力歐逃出生天。電影裡的外星語折射到現實,也象徵着家長要用孩子願意聽的方式,才能達成與孩子之間真正有效的交流。

格霸和小格這對父子的矛盾更加具體,父親希望兒子繼承雄風,兒子希望父親停止殺戮。一個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族羣,如何能接受下一任首領是如此真誠良善之輩?於是父子倆長久地僵持着。電影給出的破局之法是,先讓小格被克隆體替換,格霸立刻看出這個欣然參戰的聽話小格不是他兒子,再看到瀕死的真小格,焦心的父親也就無暇再要求兒子什麼,只要他快樂就好。

克隆體是解決兩個家庭矛盾的催化劑,很多小孩都會幻想,創造一個更完美的自己博得家長滿意,但電影給出了溫柔的迴應:克隆體終究會被識破,孩子們始終被家長深深愛着,哪怕他們並不完美。

可與此同時,影片的現實意義也變得模糊不清。劇情可以依靠科幻設定解決困境,我們卻無法通過去宇宙遨遊、結識外星好友、拯救地球危機來獲得認可度和歸屬感,也不可能靠識破克隆體、生死關頭衝破禁錮,來證明自己對孩子的愛。

在技術上,《地球特派員》有不錯的亮點,比如對外星場景天馬行空的想象,對孤獨議題的剖析,對科幻設定的融會貫通等,但整體還是淺嘗輒止,略顯老套。

深究本片翻車原因,會發現在製作階段或許早有跡象。上映成片與最早釋出的預告大相徑庭,艾力歐人設從內向自卑、被迫在各方外星勢力中小心斡旋,變成了叛逆大膽、主動逃離地球、渴望被外星生物接納的人,許多關鍵劇情也隨之重寫。這種大刀闊斧的改變,源於皮克斯內部創作理念產生分歧,製作團隊幾經變動,最終出現了三個導演八個編劇的熱鬧場面,劇本也因此失去了內核與新意。

可見,即便是皮克斯,也依然需要爲創作者提供積極團結的環境,好作品依靠的永遠是一羣靠譜的幕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