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開「震動模式」 郭鎧紋示警:規模5地震恐增加

郭鎧紋表示,全球只要有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後,地球會進入「震動模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花蓮外海昨(5)日18時09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全球只要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後,地球會進入「震動模式」,可能導致後續規模5地震變多,他研判昨晚的地震與近日南極德雷克海峽的規模7.4地震有關,提醒未來幾周內臺灣仍可能發生規模5以上地震,應提高警覺。

郭鎧紋今(6)日表示,觀察全球地震趨勢後發現,只要全球任一地區發生規模7以上大地震,隨着地震波傳遞,全球板塊會受到牽動,後續規模5以上的地震次數會顯著增加,平均一天可能出現約9起,他將這種現象稱爲「震動模式」。

郭鎧紋舉例說,今年1月7日西藏青藏高原南部曾發生規模7.1地震,兩週後的1月21日,臺灣嘉義縣大埔鄉發生規模6.4地震;此外,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地震,4月28日,臺灣宜蘭也發生規模5.8地震。

郭鎧紋提到,昨晚花蓮外海發生的規模5.5地震,可能與近期南極德雷克海峽發生的規模7.4地震有關,他解釋全球板塊之間會互相牽引,能量與波動會隨着時間傳遞,當地殼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可能引發地震。

郭鎧紋強調,有感地震出現並非壞事,適度釋放能量反而有助於避免更大規模地震的發生,提醒臺灣未來幾周內仍可能出現規模5左右的地震,民衆應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