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人防”變“智防”,科技賦能築牢網絡安全防線
(原標題:【地評線】中安時評:“人防”變“智防”,科技賦能築牢網絡安全防線)
“線上匿名預約、線下掃碼通行,更加安全方便。”日前在京舉行的第12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不少觀衆通過使用“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二維碼”入場參觀。據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介紹,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於2023年6月開展試點應用,可用於互聯網賬號實名註冊、一鍵登錄,網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的身份覈驗等場景。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暢享網絡帶來的各種便利,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要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既要宣傳網絡安全理念、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更要相關部門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以科技賦能,爲網絡安全保駕護航。網絡空間是億萬民衆的精神家園。織密織牢網絡安全“保護網”,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綜合施策維護網絡安全,更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積極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不斷增強億萬民衆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化人才支撐,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構築更安全的網絡空間環境,就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強化科技創新人才的支撐。網絡安全,關乎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要始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更要積極應對不斷升級、變異的網絡新威脅,在築牢科技防線上下功夫。因此,要注重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精準高效發現網絡安全的“奇才”“特才”“專才”等,推動“人才、科技、創新”三位一體,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創新型、複合型、實戰型、應用型的網絡人才隊伍,着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爲科技創新動能,築牢網絡安全堤壩。
強化宣傳引導,增強全民網絡安全意識。“沒有意識到風險是最大的風險。正所謂‘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 築牢網絡安全防線,既要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也要通過網絡、電視、校園、直播等多種方式,營造濃厚的網絡安全宣傳氛圍,讓廣大網民能夠牢記網絡安全的相關知識,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網絡安全知識要入腦入心,更要見行見效,這就需要網民能夠把網絡知識鐫刻在心中,體現在日常用網的具體行動中,方能真正地保持警惕,爲構建更安全的網絡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強化幹部擔當,築牢防範網絡安全屏障。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網上辦公是新時代黨員幹部的工作新模式,要建設清朗健康的網絡空間,就需要黨員幹部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讓更多人能夠依法用網。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支撐網絡社會治理……目前,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已對接400多個應用,涵蓋政務、出行、寄遞、文旅、醫療等多個領域。越是在網絡融入千行百業、融入千家萬戶的時候,越是需要黨員幹部主動擔當,當好網絡安全的“排頭兵”,共建網絡安全“美好家園”。
網絡安全爲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讓網絡空間始終充盈正氣,就需要守牢網絡安全“底線紅線”,既要形成“網上用心聽民意、網下用力解民憂、線上線下齊聯動”的治理格局,也需要全民共同參與,持之以恆、久久爲功,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制度化、規範化,涵養網絡生態,同心攜手築牢網絡安全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