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下一個新能源賽道? 普通人該如何參與

(原標題:低空經濟,下一個新能源賽道? 普通人該如何參與)

低空經濟作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也是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目前也有聲音認爲低空經濟的發展與新能源相似,在迎來政策、規模、盈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動後,或有望成爲科技新主線。那麼低空經濟概念會重演新能源的行情嗎?

首先我們先從政策扶持、產業發展空間、技術支持三大方向着手分析。政策方面,各國爲實現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紛紛出臺大量新能源行業支持政策,如補貼、稅收優惠等。這些政策直接推動了新能源企業的發展,降低企業成本,增加利潤空間,使得新能源股票投資吸引力大增。反觀低空經濟,2021年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規劃,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低空經濟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又被作爲“新增長引擎”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標誌着無人機產業進入規範化發展新階段。同年,中央空管委在合肥、杭州、深圳等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海南省發佈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政策的不斷推動,爲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刺激了資本市場對低空經濟領域的關注和投資熱情。

市場規模與增長潛力方面,新能源行業歷經多年發展,已具備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太陽能、風能爲例,其發電裝機容量持續攀升,相關企業在全球能源市場佔據重要地位。隨着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新能源行業仍有廣闊的增長空間,像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最初的萌芽到如今逐漸成爲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股票也因此展現出高成長性,吸引衆多投資者佈局。而低空經濟作爲新興領域,目前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增長迅猛。空中通勤、物流、旅遊等應用場景不斷拓展,預示着萬億元級的增長空間,未來有望成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技術創新層面上,新能源行業技術創新驅動特徵明顯,新的材料、工藝和技術應用不斷涌現。例如,電池技術從早期的鉛酸電池發展到如今的鋰電池,且仍在向固態電池等方向探索,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帶來新的投資機會。低空經濟同樣依賴技術創新,尤其是在飛行器製造、飛行控制、通信導航等關鍵技術方面。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和航空產業鏈上的積累,爲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如空中汽車(eVTOL)零部件與新能源汽車的高度重合,使其能借鑑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成果。

上一輪新能源牛市,新能源指數2020年3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漲了185%,這其中不乏牛股,如川能動力區間漲幅534.08%,TCL中環大漲198.88%,領頭羊“寧王”股價漲了372.07%。

那麼普通人如何參與這場投資盛宴呢? 如果不想承受收益波動較大的股票投資風險,也可以嘗試定投基金產品獲得低空經濟投資紅利。目前市場上專注於低空經濟的基金十分少見,方正富邦創新動力就是這樣一隻。根據wind數據,截至2月17日,方正富邦創新動力C近六個月淨值漲幅44.71%,排名同類前7%。

基金經理以實際行動彰顯對板塊的長期看好,這隻基金去年年底已經重倉低空經濟賽道,前十大重倉股多聚焦該領域,方正富邦基金數量投資部行政負責人、基金經理吳昊稱,對於這隻基金將結合產業生命週期,去尋找具有較高景氣度或景氣度持續改善行業中的股票進行投資,以成長股投資爲主。自上而下選行業、選主題、選賽道、選個股。同時輔以量化的方式,利用倉位變化控制風險。不僅賺取行業β的錢,也賺個股α的錢,力爭超額收益。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