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高速增長 相關企業逾7.8萬家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低空經濟是指利用1,000公尺以下空域展開經濟活動,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空中計程車、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醫療、飛行培訓等,新型業態不斷出現。企業也積極加速佈局及商業化步調,推動大陸低空經濟向規模化、多元化發展。

數據顯示,4月6日公佈的相關企業爲逾7.5萬家,即不到一個月內,增加近3,000家,增長速度驚人。從區域分佈看,廣東、山東、江蘇三省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家數排名前三,分別逾1.1萬家、6,400家和4,100家。

機構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或突破2兆元,2035年或攀升至3.5兆元。不過,樂觀數字背後,已出現「泡沫化」等各種隱憂,以及多種亂象。

從基礎建設與地方債務風險看,陸媒以某地區爲例,指該地區目前僅建設低空經濟一期工程,後續三年還需投入30億元才能完成「512」(5個大型、10箇中型、200個微型起降場)低空設施網,但該地區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153億元,財政壓力可見一斑。

另從商業化程度不足看,中國科學報引述北京東進航空科技公司創辦人張寧表示,目前全國展開的各種形式的試點探索,幾乎沒有具備穩定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我們需要透過市場力量,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