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開高走!A股三大股指尾盤成功轉漲,軍工、白酒漲幅居前
3月11日,受隔夜外圍市場影響,A股三大股指集體低開。早盤迴暖下深成指和創指一度轉漲,但午前重返跌勢。午後大盤再度走強,滬指更是率先翻紅。
從盤面上看,算力、國資雲概念午後崛起,軍工、稀土、白酒、鋼鐵、農業漲幅居前;光通信、宇樹機器人、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車題材回調。
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41%,報3379.83點;科創50指數跌0.4%,報1100.74點;深證成指漲0.33%,報10861.16點;創業板指漲0.19%,報2204.03點。
Wind統計顯示,兩市及北交所共2878只股票上漲,2280只股票下跌,平盤有234只股票。
滬深兩市成交總額1481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15056億元減少237億元。其中,滬市成交5923億元,比上一交易日5950億元減少27億元,深市成交8896億元。
兩市及北交所共有81只股票漲幅在9%以上,10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
國防軍工、農林牧漁漲幅居前
在板塊方面,國防軍工低開高走漲幅居前,煉石航空(000697)、內蒙一機(600967)、鴻遠電子(603267)、火炬電子(603678)等漲停,盟升電子(688311)、宏達電子(300726)、中兵紅箭(000519)等漲超8%。
豬肉股走強,農林牧漁表現搶眼,神農集團(605296)、平潭發展(000592)等漲停,巨星農牧(603477)、廣農糖業(000911)等漲超6%。
酒類股帶動食品飲料板塊震盪走高,海南椰島(600238)、百潤股份(002568)、紫燕食品(603057)、好想你(002582)、山西汾酒(600809)、古井貢酒(000596)等漲超4%。
汽車股跌幅居前,新泉股份(603179)、浙江黎明(603048)、鑫宏業(301310)等跌超7%,浙江榮泰(603119)、艾可藍(300816)、雙環傳動(002472)、明新旭騰(605068)等跌超4%。
半導體概念股表現不佳,德科立(688205)、傑華特(688141)、樂鑫科技(688018)、燦芯股份(688691)、北京君正(300223)、晶方科技(603005)等跌超3%。
家用電器股跌幅居前,歐聖電氣(301187)、倍輕鬆(688793)、三花智控(002050)、億田智能(300911)、毅昌科技(002420)、禾盛新材(002290)等跌超2%。
A股市場迎來結構性估值重塑機會
銀河證券指出,A股市場有望震盪上行。當前國內經濟處於新舊動能切換的轉型期,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疊加一系列政策提振下,A股市場迎來結構性估值重塑機會。隨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國內經濟基本面有望呈現出逐步改善態勢。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的背景下,市場運行趨於穩定,投資者信心將進一步增強。後續還需關注外圍政策以及國內經濟基本面修復節奏的擾動。配置方面,第一,基於自主可控邏輯與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科技創新主題。第二,擴大內需導向下的“兩重”和“兩新”主題。第三,安全邊際較高的紅利板塊,重點關注央國企。
中原證券指出,當前上證綜指與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爲14.25倍、39.20倍,處於近三年中位數平均水平,適合中長期佈局。逆週期調控政策持續加碼,財政發力與貨幣寬鬆形成支撐,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成爲焦點。政策預期升溫,重點關注科技創新、消費提振、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具體措施落地。央行維持適度寬鬆基調,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外資迴流或爲市場提供增量資金支持。3月至4月爲年報披露高峰期,企業盈利修復情況將直接影響市場信心,需警惕業績不達預期的個股風險。短期資金偏好轉向防禦性板塊,高股息紅利資產表現穩健,而科技成長板塊因估值高位承壓,市場進入風格再平衡階段。隨着國內宏觀調控、促增長政策持續落地推進,未來市場有望呈現科技領漲、紅利防禦、消費復甦與內需驅動的特徵,建議把握結構性機會,兼顧防禦與成長。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盤的變化情況。短線建議關注軍工、有色金屬、醫藥以及機器人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華福證券指出,2025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俗,中小盤科技成長結構性行情尤爲突出。驅動本輪行情的邏輯線索主要有三點:一是當前處於本輪盈利下行週期尾聲,是典型的“階段I”中“分母端邏輯”特徵,無論中小盤成長還是紅利行情都屬於“分母端邏輯”。二是去年四季度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出臺落地,穩定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三是中國科技企業崛起,推動資產價值重估。展望後市,整體上看,中國資產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將推動A股行情繼續向好前進。且股權風險溢價ERP顯示權益資產投資性價比較高。結構上看,科技成長佔優或是中期行情主要結構性特徵,但也注意到,當前市場估值分化度已經較高,而同時紅利指數股息率減利率差也達到近年新高,短期春季行情中建議關注價值成長再平衡機會。
東莞證券表示,短期市場情緒受到美股大幅回調及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本輪結構性科技行情的獨立性有所削弱,交易擁擠度上升引發市場對流動性風險的擔憂,部分短線資金可能階段性流出。然而,兩會政策進一步明確了資本市場定位的提升,並強化了全面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基調,爲中短期風險偏好提供支撐。兩會期間提出的一系列科技創新舉措,包括央行推出科技債券市場、發改委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證監會推進科創債和知識產權證券化改革等,表明科技增量政策與產業發展趨勢形成共振。短期內,科技產業趨勢已成爲市場共識,資金關注度與主題投資熱度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