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採風/桃園百年大廟慈護宮 泥塑媽祖有典故

桃園慈護宮泥塑媽祖具有文化資產價值。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市桃園區慈護宮是地方逾百年的信仰大廟,同時保有開基媽祖、鎮殿媽祖像,連同廟方3面百年匾額,都是難得的文化資產,而主委簡徵潭去年上任後推動環保和維護健康,擲筊請示獲准將香爐從8座減至2座,也替廟方贏得不少好評。

簡徵潭指出,鎮殿媽祖經專家鑑定,認證是少見的泥塑媽祖,而且是福州派名家林起鳳的雕塑,按照建廟時間推算,比林起鳳爲大溪普濟堂雕塑的三聖恩主神像早15年。

只是泥塑媽祖因時間久遠需要修復,日後如果獲委員會支持,將請專家恢復原有樣貌,重現慈護宮重要的歷史里程碑。

簡徵潭表示,福州派的媽祖雕像特點是高大,座椅扶手有龍頭,雙手會奏板做出向上天稟報姿態,此姿態稱爲「朝天體」,而泥塑雕像更是罕見,目前只知3尊,除了慈護宮,另外2尊分別在苗栗獅頭山勸化堂和大溪福仁宮。

鑑定專家吳政男說,談到臺灣各地的福州派媽祖像,就會想到林起鳳,慈護宮鎮殿媽祖就是他的手藝,這尊神像也絕對是慈護宮之寶。

另外,神像少見作者落款,主因是表達對神明的尊敬,但也有一說是落款者會折壽。

簡徵潭說,不論是慈護宮、大溪普濟堂、獅頭山勸化堂或大溪福仁宮的泥塑神像,都有很高的文化資產價值,民衆參香除了祈求平安,也能多瞭解文化歷史背景,豐富自身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