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屆「掌上蜀Show」尋舌尖上川味 4條美食路線嚐盡百菜百味

▲第六季「掌上蜀Show.舌尖上的四川」在四川旅遊學院舉行啓動儀式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成都報導

第六季「掌上蜀Show.舌尖上的四川」今(23)日在四川旅遊學院舉行開幕儀式登場。今年主題聚焦四川麻辣滾燙的美食,分成四條路線一網打盡所有美食攻略。啓動儀式上,四川旅遊學院大廚秀經典菜系宮保雞丁和麻婆豆腐,展現四川美食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麻辣鮮香的特色。

▲本屆活動探訪四川美食,德陽與綿陽、自貢、眉山、樂山四條美食路線。(圖/記者任以芳攝)

本屆活動聚焦四川美食之旅,共有德陽與綿陽、自貢、眉山、樂山四條探訪路線。德陽線前往廣漢市火鍋小鎮,品嚐經典毛肚火鍋、非遺美食「纏絲兔」、什邡板鴨、連山回鍋肉、綿陽特色米粉店,梓潼三絕「酥餅、鑲碗、片粉」;自貢線前往自貢燊海井,瞭解當地井鹽文化以及「鹽幫菜」的發展由來;眉山線前往東坡區採訪拍攝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泡菜烹飪技藝,參訪三蘇祠博物館,瞭解三蘇父子生平與東坡美食文化根源;樂山線前往張公橋美食街,吃甜皮鴨、鉢鉢雞、翹腳牛肉等傳統美食。

▲川菜經典-宮保雞丁 。(圖/記者任以芳攝)

活動現場充滿香辣川味,四川旅遊學院大廚現場示範宮保雞丁和麻婆豆腐,並且公開食譜與調味比例。說起宮保雞丁起源與晚清名臣‌丁寶楨‌(1820-1866)有很大關係,‌但是誕生地有很多版本,比如山東版說法是,丁寶楨任山東巡撫時,偶然品嚐農家「醬爆雞丁」,重金聘請廚師改良爲魯菜代表,以甜麪醬調味作爲宴客菜。‌

四川創新說法是,調任四川總督後,丁寶楨把甜麪醬替換爲豆瓣辣醬,並加入辣椒、花生米,創制川味版本。如今,宮保雞丁被魯菜、川菜、貴州菜共同收錄,做法與原料依照當地飲食文化有不同呈現。

▲四川旅遊學院大廚示範美食麻婆豆腐經典做法 。(圖/記者任以芳攝)

麻婆豆腐的經典八字訣,「麻、辣、燙、香、酥、嫩、鮮、活」,構成川菜風味的黃金標準,起源於「陳興盛飯鋪」的老闆娘‌陳劉氏‌創制,因面部有麻痕被食客戲稱「陳麻婆」,其以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等烹製成重油麻辣的家常菜。上述兩道經典川菜傳入臺灣後也變成家常美食,經常在餐館裡都可見到。

大廚秀手藝後,現場參與活動成員跟着「依樣畫葫蘆」,跟着大廚食譜體驗料理川味美食,十分有互動感,也爲今天活動拉開有趣的序幕。

▲臺灣資深美食專家焦志方四川。(圖/記者任以芳攝)

來自臺灣資深美食專家焦志方也參與本屆活動,看到大廚親手料理正宗宮保雞丁,麻香夠味。談及臺灣吃辣的人口也很多,即使夏天熱浪來襲,吃辣的人還是非常多,「早年的麻辣火鍋一直到現在的各種冒菜,在臺灣只要推出川式麻辣料理都會很火。」

焦志方也特地選擇四川自貢這條美食路線,先前對自貢認識只有古老的傳統井鹽,美食印象比較薄弱,爲了尋找好味道,特別做功課,想要研究自貢鹽幫菜如何的火起來,以及富順豆花、冷吃兔、火鞭子牛肉等美食,爲何能成爲當地好吃的美食。

▲川師範大學歷史系的臺青廖妤軒。(圖/記者任以芳攝)

目前就讀四川師範大學歷史系的臺青廖妤軒,因爲喜歡成都慢活的節奏,因此選擇這座花園城市就讀。這次她選擇的美食路線是三蘇故里-眉山,特別期待東坡肘子、豆腐腦、甜皮鴨等小吃,都是平常沒有吃過美食,也很期待以後走片四川不同地方品嚐當地特色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