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屆「音爲愛」16件作品獲獎!15日將舉辦首演暨頒獎典禮
▲ 由臺北室內合唱團主辦的「音爲愛」國際合唱詞曲創作比賽結果揭曉。(圖/臺北室內合唱團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由臺北室內合唱團主辦的「音爲愛 Sing for Love」國際合唱詞曲創作比賽(以下簡稱「音爲愛計劃」),爲臺灣近年規模最大的合唱音樂創作平臺,自2018年啓動迄今已邁入第四屆,累積近四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創作者投稿參賽。本屆音爲愛計劃,以「樂讀臺灣」、「樂讀世界—因爲愛」及「我堅持」三大主題,設置混聲合唱、兒童合唱,以及詞曲創作組、最佳作詞組等獎項,吸引全球華人踊躍投稿。經評審團評選出16件得獎作品,將在3月15日(六)晚上7點,由臺北室內合唱團、臺北華新兒童合唱團、國際扶輪3521地區合唱團,於臺北中山堂中正廳舉行得獎作品首演音樂會暨頒獎典禮。
您的心聲我們來唱,「詞曲創作組」鼓勵勇敢表達創意
以「臺灣合唱音樂新創平臺」爲理念,音爲愛計劃自2018年由企業家王光明先生髮起以來,致力扮演陪伴新生代音樂家投入創作的重要角色、打造臺灣合唱創作沃土。計劃每每吸引青年作曲家參與,歷屆得獎者亦不乏素人創作者。本屆比賽持續設置「詞曲創作組」,僅需提交不限五線譜或簡譜格式之單旋律作品即可報名參賽,優勝作品則由臺北室內合唱團委託歷屆得獎者,改編爲合唱作品發表並出版。詞曲創作組的設立擴大了比賽參與層面,投稿者不受年齡、背景限制,作品風格多元。
全球徵稿,展現臺灣合唱創作的多元與影響力
本屆「音爲愛」首次開放向全球徵稿,收到來自馬來西亞、印尼、香港及臺灣等地逾百件作品。自從2018年設獎以來,「音爲愛」已累積四十一件優秀作品,不僅成爲臺北室內合唱團的演出常備曲,或流傳至亞洲、美洲地區,甚至在海外成爲合唱比賽(香港校際合唱節HKICF)的選曲。也有過去的得獎者慢慢成爲成熟的作曲家,收到其他團體的創作邀約,成爲合唱界的一股活水。
▲ 第4屆「音爲愛」國際合唱詞曲創作比賽得獎作品首演音樂會暨頒獎典禮將於3月15日舉行。(圖/臺北室內合唱團提供)
獲獎作品風格多元,從苦難出發,傳遞正向力量
本屆獲獎作品風格多元,創意五花八門。混聲合唱組特優作品《亻厓對你個愛》以文藝復興風格開場,搭配客語七言詩,手法別出心裁;《宮後的月娘》由自閉症患者施維哲作曲,首次嘗試民謠風格,傳達了話語所不能表達的情感。兒童合唱組特優得獎者Cherly Susanti爲印尼華裔,作品《又是美好的一天》洋溢歡欣氣息。八旬長者楊博雄自第一屆起每屆參賽,終以《稻草人》奪下優勝獎。此外,還有描繪臺灣海洋島嶼風情的《念想的天堂》、以藺草編織工藝爲靈感的《手路》,以及展現庶民日常風景的《巷口路邊攤》等佳作。
完整音樂創作產業鏈,出版並推廣得獎創作,傳遞愛與和諧
音爲愛計劃以「創作、演出、出版、推廣」四大核心打造完整音樂創作產業鏈,藉由比賽徵件、首演發表、樂譜出版、通路行銷及講座推廣,讓得獎者從參賽投稿開始,一路上都有合唱團陪伴,孕育這些全新作品並深入羣衆。「音爲愛」發起人王光明先生長期投身公益事業,他相信合唱音樂中的人聲彼此呼應、和諧共鳴,正如同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希望透過音樂的力量,讓社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