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公佈提名名單

文匯報記者 王筱麗

又到一年“玉蘭盛放”時!第3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昨天公佈各獎項提名名單,參評劇目和演員數量再創歷史新高。2月27日晚,頒獎晚會將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行,現場揭曉各獎項名單。本屆白玉蘭戲劇獎特殊貢獻獎授予著名錶演藝術家李炳淑,獎掖其爲中國戲劇藝術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

作爲上海知名文化品牌之一的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創設於1989年,至2024年已舉辦了32屆,累計評審海內外戲劇作品1797臺,吸引參評演員4405名,爲867人次頒發了獎項,涉及劇種品類90餘個。36年來,白玉蘭戲劇獎始終“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發展成爲當代中國戲劇界的重要獎項之一,推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戲劇人才,也見證了中國戲劇藝術的繁榮發展。

參評劇目:覆蓋地域廣泛、劇種豐富多樣

“本屆白玉蘭,傳統戲與新編原創的比例約爲1∶1.5,展現了中國戲劇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會副主任滕俊傑介紹。據瞭解,第33屆白玉蘭戲劇獎共受理參評劇目88臺,參評演員共計165位。劇目地域分佈廣、劇種豐富多樣,涉及京劇、崑劇、越劇、淮劇、豫劇、黃梅戲、粵劇、川劇等17個戲曲劇種和話劇、音樂劇、歌劇、舞劇、兒童劇、肢體劇、滑稽戲等7個戲劇藝術門類。

在提名名單中可以看到,本屆參評演員既有來自國家級、省市級重點院團的,也有來自基層劇團和民營劇團。獲提名獎演員中,年齡最大的57歲,最小的21歲。演員們表演風格多樣,有意味的留白,傳神寫意的呈現,以及獨特的表演語彙,表明了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整體提升,爲構建東方表演美學體系提供了案例。在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會副主任谷好好看來,參評劇目和演員的數量創新高是白玉蘭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的證明,也說明了上海戲劇“源頭”“碼頭”效應日益顯著,名人、名團、好戲向申城不斷集聚。

頒獎晚會:融合跨界、非遺、AI等多重元素

“襯托與彰顯”,本屆頒獎晚會總導演、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鄭大聖如此描述他的執導宗旨。晚會的主題爲“最是春好處·花開白玉蘭”,頒獎活動分爲室內紅毯儀式與頒獎晚會兩部分,形式、節目、舞臺美術方面力求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表達。紅毯儀式將邀請長三角、大灣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西部地區代表性劇種表演藝術家與本屆評委會成員、所有提名獎獲獎演員與特邀嘉賓出席。

據鄭大聖透露,以武戲表演開場的頒獎晚會融合跨界、非遺、AI等多重元素,在“本來”“外來”和“未來”三重維度中,襯托本年度獲獎的優秀戲劇表演藝術家們。節目與頒獎環節相互穿插,以祝賀性、主題性和跨劇、跨域、跨界的原創節目爲主,歷屆白玉蘭戲劇獎獲獎者亦將擔任表演嘉賓。

爲鼓勵文藝家深入基層、紮根人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白玉蘭戲劇獎自2015年開始每年組織當屆獲獎演員代表在頒獎活動後深入基層演出。第33屆白玉蘭戲劇獎頒獎晚會後,獲獎演員將赴浦東新區開展文藝志願惠民演出,爲市民及文藝愛好者送去精彩表演,進一步提升白玉蘭戲劇獎的知曉度、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

4月中旬,“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劇目展演”還將登陸天蟾逸夫舞臺、宛平劇院等滬上劇場,演出內容以本年度的“主角獎”“新人主角獎”獲獎演員的參評劇目爲主。每場展演劇目均配置30%的公益票,贈送給市勞模協會、市志願者協會和戲劇愛好者,還將特別邀請殘障人士、孤獨症兒童等特殊羣體觀摩欣賞劇目。6月,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代表將受邀參與2025“濠江之春——澳門與內地藝術家大聯歡”系列活動,並走進校園開展相關戲劇普及推廣講演。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