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今公佈 何政廣、隱地獲殊榮肯定
第29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今公佈,最終由「何政廣」與「隱地(本名柯青華)」。(圖/臺北市文化局)
臺北市文化局每年辦理「臺北文化獎」,獎勵落實文化深入生活、傳統開出現代、本土面向國際,形塑北市文化的個人及團體。今年邁入第29屆,文化局在去年將得主獎金提高至100萬元後,持續提升獎項的規格與影響力,本屆在歷經近百位候選人推薦報名參選後,最終由「何政廣」與「隱地(本名柯青華)」榮獲殊榮,典禮將於11月舉行。
何政廣自幼熱愛美術,致力推動兒童美術教育與藝術普及,並參與教育部美術獎勵計劃及多所公立美術館籌備。另外,自1975年創刊以來,《藝術家》雜誌社,邀請全球華人藝術寫作者參與撰稿,深入引介與評論從臺灣到全球的藝術創作;不僅將《藝術家》打造爲華人藝術愛好者的重要知識寶庫,也爲臺灣及全球美術史的研究與報導做出巨大貢獻。
文化局表示,半世紀的耕耘使他成爲華人藝術界不可或缺的文化平臺,奠定了臺灣與華人美術史的堅實基礎,他亦創立藝術家出版社,出版涵蓋多元領域的藝術專書,對學術與社會教育皆具深遠影響,多次獲得金鼎獎肯定,讓《藝術家》雜誌社成爲臺北文化地標與臺灣美術的重要資產。
臺北文化獎遴選委員會指出,何政廣長年帶領《藝術家》雜誌社與出版社,不僅關注藝術發展脈動,也積極支持現代與當代藝術創作,成爲跨世代的重要平臺,深受各界信賴與敬重。他性格低調沉穩,胸襟寬厚,樂於接納多元觀點,長期陪伴藝術工作者成長。多年努力屢獲肯定,包括2015年文化部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21年文化部文協獎章、2024年教育部「社會教育有功人士獎章」,今年亦獲第13屆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肯定。
第29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今公佈,最終由「何政廣」與「隱地(本名柯青華)」。(圖/臺北市文化局)
隱地是臺灣具影響力的文學出版人與文化實踐者。1975年創辦爾雅出版社,開創文學選本出版的先河,建構臺灣文學制度化、多元化的出版基礎。他亦致力創作,長期推出《年度小說選》、《年度詩選》等系列,出版《回到五0年代》-《回到九0年代》共5冊,記錄『五十年臺灣文學記憶』並創作《人性三書》。曾獲『年度詩獎』和『年度散文獎』,近年更以日記體形式書寫,反映時事、抒發人文關懷。即使面臨出版市場的種種挑戰,仍堅持爲作家出書,爾雅出版社也因此成爲臺北市的重要文化場域。他始終秉持記錄本土文學發展的信念,扶植無數本土作家,讓文學從書頁走入社會,成爲可親近的文化力量。
臺北文化獎遴選委員會表示,隱地創立爾雅出版社至今50年,始終堅持不以市場爲導向,長年深耕純文學出版,成爲臺灣文學書寫的風景。這50年來,爾雅不僅建立起文學選集的出版傳統,更與九歌、洪範等並列爲臺灣重要文學出版社,爲文學史留下系統性、長期性的紀錄。隱地一生堅守人文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責任感推動文學發展,其出版理念與實踐深具典範價值,足爲後輩敬仰。
文化局指出,「臺北文化獎」自1997年創辦至今,已累積表揚超過80位藝術工作者或團體。本屆2位得主何政廣與隱地,巧妙的皆於1975年創辦出版社,至今深耕文化領域逾半世紀,他們的努力,着實展現了臺北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多元面貌,更體現了出版與文學在城市文化中的關鍵角色,值得市民與文化界共同肯定與致敬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