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臺北生技獎 蔣萬安: 拓展海外市場交流

被譽爲生技產業奧斯卡級榮耀的「2025臺北生技獎」邁入第22屆,臺北市長蔣萬安24日也將親自頒發獎項,他指出市府重視生技產業發展,持續協助企業拓展海外交流與市場。(張珈瑄攝)

被譽爲生技產業奧斯卡級榮耀的「2025臺北生技獎」邁入第22屆,歷年共超過1700件產品技術參賽。臺北市長蔣萬安24日也將親自頒發獎項,他指出市府重視生技產業發展,持續投注土地空間、資金補助及全球市場拓展等資源,協助企業拓展海外交流與市場;評審代表吳金洌說,臺北有潛力成爲亞洲的生技之都,路走起來很漫長,但臺灣已走到國際上並具備競爭實力。

產發局說明,「2025臺北生技獎」今年分爲5組獎項,包括「創新技術獎醫療器材組」、「創新技術獎製藥組」、「創新技術獎應用生技組」、「國際躍進獎」、、「跨域卓越獎」,和特別獎臺北生技之星,總獎金達520萬元,產品技術涵蓋醫療照護、預防診斷、醫療監測、新藥開發等多元領域,透過創新科技的跨域應用佈局全球。

蔣萬安表示,「2025臺北生技獎」從2004年舉辦,是目前唯一由政府舉辦專屬生技界的獎項,而且總獎金規模是最高、也不需要報名費,20多年來,其實累計吸引1700多件產品、技術,從中選出超過300件優異成果,這樣的成績代表的是臺灣生技產業蓬勃的發展以及不斷突破和創新,另一方面也代表臺北市對於生技產業的重視與全力支持,臺北市有生技產業聚落,也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提供肥沃土壤。

蔣萬安舉例,臺北市有10大醫學中心、21間生技產業相關的育成加速器、所生醫相關大學與研究機構,更有超過9成的金融機構,也結合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另方面與南港、內湖、北士科整個科技廊帶合作,也吸引超過600家的生技企業落腳臺北,其中家生技園區進駐率已達100%,還有很多廠商等待進駐。市府持續帶領生技產業夥伴到國外參展、被世界看到,像是美國的BIO、德國MEDICA,今年也特別到日本大阪舉辦臺北論壇,吸引超過百位專家學者參與,也見證臺灣生技產業實力。

擔任總召集人、評審代表、中央研究院博士吳金洌說,臺北除了是臺灣的生技之都,更有潛力成爲亞洲的生技之都,40幾年前前行政院長孫運璇就把生計作爲國家發展的重點科技,路走起來很漫長,但臺灣已走到國際並具備競爭實力,像是微生物產品1噸可以賣到30萬美元,每次出口幾十噸、幾百噸,歐洲、東南亞都是重要出口國。

吳金洌也提及,臺灣目前上市公司年營業額超過百億的只有5家,國際上要打羣體戰,所以國際市場需要有領頭羊公司,如同臺積電代表臺灣整體的產業鏈,輝達落腳臺北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說未來願講是投入機器人及生技醫療,這點能與生技產業做連結。

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也分享,臺灣市場很小,所以一定要走出去,以瑞士來說,全球前10大藥廠就有2家在瑞士,其中新創藥品更有20%都是來自瑞士,顯見國家規模雖然小,但仍可以在國際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