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屆廣交會將於下週舉行,已有71批次、約367萬元展品入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廣州報道

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將於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在廣州舉行。4月11日,廣州海關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了《廣州海關支持2025年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便利措施》(簡稱《便利措施》)和《2025年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州海關通關須知》(簡稱《通關須知》)並對外通告。

據悉,本屆廣交會展覽總面積15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約7.4萬個,參展企業約3.1萬家。其中出口展展位數近7.3萬個、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比上屆增加近900家。進口展展位數約1600個,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736家企業參展,與上屆基本持平。

3月16日,第137屆廣交會迎來首批進境展品。該批展品共207件,重約40151千克,主要爲來自土耳其的烤箱、燃氣竈、抽油煙機等家用電器,運抵廣州南沙港後經廣州海關監管入境。

“從目前在海關備案情況看,本屆廣交會一、二、三期均有進口展品入境。截至4月11日,已經有71批次、價值約367萬元人民幣的廣交會展品陸續從廣州南沙港、滘心碼頭、廣州白雲機場等口岸以海運、空運方式入境,主要來自葡萄牙、埃及、波蘭、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13個國家和地區。”廣州海關所屬廣州會展中心海關副關長鄧強說。

據悉,此次發佈的《便利措施》從服務保障、政策支持、科技賦能等方面提出展會業務“一網通辦”、便利人員和展覽品通關、展會現場“一站式”辦理海關手續、支持企業出區參展、落實進口展品稅收優惠政策等12條具體措施,以確保廣交會進出境人員、物資通關順暢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面臨關稅高壓,外貿挑戰重重,《便利措施》特別提出了2條創新舉措,以支持企業更好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助力國貨出海。

這兩項創新措施包括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專題宣講和諮詢服務。廣州海關將在廣交會現場,圍繞技術性貿易措施與市場準入合規主題,開展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技術性貿易政策宣介和培訓;設立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諮詢服務檯,解答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品和食品等領域遇到的技術性貿易問題,幫助企業充分了解國外技術法規,確保產品符合市場需求,提高競爭力,助力企業“走出去”。

此外,還將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和應用技術服務。針對出口農食產品、“新三樣”產品、碳關稅措施等提出對策建議,編制出口產品指引,提供專業分析與解決方案,爲企業和商品“出海”提供技術支撐。在廣交會現場,廣州海關還將主動調研蒐集企業遇到的技術性貿易具體問題和需求並開展後續跟蹤調研,幫助企業提升合規能力。

據鄧強介紹,廣州海關將於4月16日會同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在廣交會堂第二會議室舉辦1場海關政策宣講會,分別宣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技術性貿易措施、RCEP、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海關AEO制度等內容,歡迎廣大參展企業、客商到場參加。

《通關須知》則從廣交會企業備案、展覽品審批和准入、進境物資申報、展覽品查驗與放行、展中監管、展覽品處置、人員及個人物品、記者採訪器材等8方面,明晰了本屆廣交會參展進出境人員、物資的通關及後續監管要求,精準指引參展企業和相關人員提前掌握展會期間相關通關政策規定。

據廣州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譚武介紹,《通關須知》從服務保障、支持支持、科技賦能等方面提出12 條具體措施,便於企業瞭解相關政策的延續性和創新點,精準匹配自身發展需要的政策內容。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近一個多月以來,廣州海關以走訪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對第137屆廣交會承辦方、進口展覽品承運商以及100多家參展企業開展專題調研,瞭解展會業態形勢,收集梳理關於進口食品監管、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等方面訴求,研究形成支持本屆廣交會的便利措施。廣交會期間,廣州海關還將在現場設立“廣交會海關諮詢臺”,提供專業的通關業務和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諮詢服務,爲企業和商品“出海”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