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駁船、深海切割器 陸新型海上裝備 專家:軍事用途不容忽視

陸新型登陸駁船與深海切割器,引發臺海安全憂慮。(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大陸近期研發的海上裝備引發國際防務專家關注,包括可快速搭建海上碼頭的登陸駁船,以及能切斷深海電纜的強力切割器。這些技術雖具民用潛力,但專家認爲,其軍事用途不容忽視,特別是在臺海持續升溫之際。

《CNN》 報導,本月一段在陸社羣媒體短暫流傳的影片,顯示三艘巨大駁船停泊在廣東湛江一處海灘,並透過橋樑連接,形成長達800公尺的臨時碼頭。對影片進行地理定位,確認駁船位於陸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總部附近。

美國防務專家達姆(J. Michael Dahm)與舒加特(Thomas Shugart)指出,這些駁船將大幅提升解放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在戰時,它們可作爲可移動碼頭,迅速運輸坦克、裝甲車與重型裝備,特別是在奪取制空與制海權後。

達姆表示:「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它能在偏遠海灘或受損港口,每小時卸載數百輛車輛,」。舒加特補充,這些駁船類似二戰諾曼第登陸時英軍使用的臨時港口,且設計上能在水中升降,適應不同地形,甚至可將車輛直接運送至海岸公路。

不過,專家認爲,這些駁船體積龐大且速度緩慢,在戰時易受攻擊,因此可能僅用於第二波登陸行動,確保解放軍在臺灣海峽之及掌握制空權、制海權,以及部分陸權之後纔有可能會出動。

與此同時,陸研究人員聲稱研發出可在4000公尺深度切斷電纜的新型切割器。該技術由陸學術機構發表,並首度被《南華早報》披露。此消息引發關切,因近期臺灣海底電纜多次受損,外界懷疑中國大陸可能試圖影響臺灣對外通訊。

新加坡專家高林(Collin Koh)表示,雖然電纜切割技術廣泛應用於維護作業,但若放置於當前的政治情境下,則更具威脅性。他指出,陸船隻近期曾出現在臺灣周邊及波羅的海海域,與海底電纜受損事件的時間點吻合。

在戰爭情境下,中國大陸可能透過切斷臺灣與外界的通訊管道,引發社會恐慌並影響軍事協調。然而,高林認爲,目前這項技術仍可能處於實驗階段,是否已進入實戰部署仍存疑。

過去幾年,解放軍加速現代化建設,包括測試多種創新裝備,如高超音速武器、無人艦隊與智慧型指揮系統。美國情報機構評估,陸領導人習近平已要求解放軍在2027年前具備攻臺能力,雖然這不代表屆時必然發動攻擊。

達姆指出:「這些駁船隻是中國大陸軍事準備的一部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解放軍正全方位提升戰力,以確保在未來數年內,若習近平下令,他們能夠行動,」

解放軍方尚未對這些報導發表評論,而臺灣國防部則表示,正密切監測陸新型裝備的發展,並將持續評估其對臺灣安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