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愷威三振利器已現 控球陰影仍困擾大聯盟之路

鄧愷威擁有出色的三振能力與球威潛力,但不穩定依舊是硬傷。 路透



控球起伏未定,讓鄧愷威的問題被放大。他擁有出色的三振能力與球威潛力,但不穩定依舊是硬傷,這也是外界至今對他的投球觀察。9月7日客場對聖路易紅雀隊,他前四局虎虎生風,第五局局勢驟變,投球瞬間失去準心造成滿壘危機,接替的投手未能止血,讓壘上跑者全部回壘得分。鄧愷威最終繳出4局失4分的內容退場,再次凸顯他「離站穩大聯盟只差一步」的現況。

本季至今,鄧愷威已有6場出賽(22.2局),送出 28 次三振,展現出不俗的K功。根據Brooks Baseball分析,他的投球組合包括約85英里的滑球、94英里的四縫線速球與伸卡球、83英里的曲球、87英里的變速球,以及時速84–86英里的橫掃球。特別是橫掃球,主要對付右打者,透過大幅橫向移動與速球搭配,改變打者視覺軌跡。在9月2日對科羅拉多洛磯的比賽,他正是依靠這套球路設計壓制對手,拿下大聯盟首勝。

數據顯示,當控球在線時,他的四縫線速球與橫掃球交錯運用,往往讓打者難以掌握軌跡,頻頻揮空。四縫線的Whiff%約26%,K%接近30%,是他收尾、製造三振的關鍵武器;橫掃球則是「基礎球路」,高比例出手塑造打者擊球角度與配球節奏,與速球互補效果顯著。

鄧愷威一旦控球失準,失分危機便隨之而來。 美聯社

然而隱憂同樣明顯。他的WHIP高達1.76幾乎每局都有跑者上壘,一旦控球失準,失分危機便隨之而來。從去年到今年,保送問題依舊存在。雖然 BB/9從2024年的6.55下降到5.56,仍高於聯盟平均值(約3.0–3.3)。H/9也從12.27降至10.32,仍偏高,顯示進入好球帶的球常被擊中形成安打。

再看進階數據,他的BABIP高達.403,遠高於聯盟平均(約.300),代表打者將球打進場內時,仍有極高機率形成安打。這也是他防禦率偏高、RS/9 每九局失分達8.34的主因。不過,進步之處也清楚可見:K/9從2024年的5.73翻倍到2025年的11.12,K/BB 從0.88提升至2.00,說明他在製造三振與控制保送之間已逐漸找到平衡。

長打壓制力也是亮點。2024年他的HR/9 爲 1.64,本季降至 0.40,至今僅被轟一支全壘打。對照打者的攻擊數據,SLG/OPS 從去年的 .500/.936,下修至2025年的.378/.776,顯示他在避免失投與長打方面明顯進步。換言之,他已能將危機控制在「安打串連」,而非一棒定江山。

鄧愷威的潛力已經展現,但如何提升穩定性,仍是站穩先發的最大課題。 法新社

綜合來看,鄧愷威的潛力已經展現,但如何提升穩定性,仍是站穩先發的最大課題。若總是第一輪風聲水起,第二輪就被打穿,那會讓教練團認爲他只適合長中繼,而非輪值固定成員。他需要把在3A繳出的3.63防禦率與57局89次三振的水準,複製到大聯盟舞臺,才能徹底改變「上限不高」的標籤。

必須承認,這次上調更多是因巨人隊先發深度不足而創造的機會,而非長期固定的升遷。但這並不等於否定他的未來。至少媒體普遍肯定他的體格與三振能力。若能改善突然失準的症頭,提高好球率、降低保送,並持續優化球種搭配,鄧愷威仍有機會從「短局數、波動大的先發」成長爲巨人隊輪值中的一員。

▪ 投47.2局只失1分 大巨蛋真王者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