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防治

登革熱及屈公病防疫招式(圖/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每年6至11月是登革熱與屈公病等病媒蚊傳染病的流行期,登革熱與屈公病是經由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傳播病毒的病媒蚊傳染病,典型症狀包括髮燒、出疹、肌肉與關節痠痛、頭痛等,其中屈公病的關節痛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

近期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升溫,疾病管制署已將中國廣東省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提醒前往當地或其他高風險地區旅遊或經商的民衆,都應加強個人防蚊措施,建議穿着淺色長袖衣褲以減少皮膚裸露,並選用政府機關核可且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成分的防蚊藥劑,以及使用蚊帳、紗窗、紗門或捕蚊燈等,以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與感染疾病的風險。如自疫情地區返國後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及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通報與處置,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

滅蚊四招,落實巡倒清刷,杜絕病媒蚊孳生(圖/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夏季高溫與颱風豪雨頻繁的氣候條件下,容易造成環境積水,成爲病媒蚊孳生的溫牀。爲防止疫情於社區傳播,民衆於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於平時積極檢查居家與社區環境是否有積水容器,例如花盆底盤、瓶罐、廢棄輪胎或帆布凹陷處等,一旦發現積水,應立即倒掉、刷洗並清除蟲卵,或將不再使用的容器妥善清理收納,以澈底杜絕病媒蚊的孳生源產生。落實「巡、倒、清、刷」四步驟,爲預防病媒蚊傳染病發生之不二法門,配合「每週一日市民清潔日」進行環境整頓與積水清除,從日常做起,清除孳生源降低病媒蚊傳染病的發生風險,共同攜手守護社區健康與安全。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