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20年 臺中國際會展中心21日開展
中部產業界期盼20年的臺中國際會展中心,昨天宣佈21日開展。記者趙容萱/攝影
臺中國際會展中心昨天舉行開展啓動儀式,市長盧秀燕、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及多名產業領袖出席,宣佈中部產業期盼20年的會展中心21日開展。盧秀燕說,這是臺灣面臨關稅重創之際一劑強心針,也爲經濟秩序重組注入活水。
臺中市政府自籌89億元,在水湳經貿園區興建會展中心,去年完工,今年交由外貿協會營運。盧秀燕說,20多年前各產業公會爭取設立會展中心,前兩任市長均沒蓋成,她上任後堅持「非蓋不可」,在2019年開工,經歷疫情、原物料上漲及缺工,預算從58億追加至89億,市府團隊承受極大壓力,終於完工啓用。盧秀燕強調,這是她對臺中市的承諾,「爲臺灣、爲臺中拚經濟,我一定要蓋」。
會展中心由21日至23日「2025臺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五金工業展」打頭陣,爲飽受關稅壓力的中部手工具產業打強心針;接續11月的「臺中工具機暨智慧製造展」、明年1月「百工百業博覽會」,以及明年3月的「臺灣國際工具機展」。盧秀燕表示,明年已排定51個檔期,會展中心二期則由市府提供土地、中央出資60億元興建,最快明年動工。
黃志芳指出,中臺灣是產業心臟地帶,臺中國際會展中心落成營運,對中部百工百業意義重大。面對地緣政治劇烈波動與美國關稅衝擊,貿協將運用55年國際會展經驗全力營運,二次裝修經費由3億提升至4.5億,打造符合產業需求的頂級展館。
經發局表示,臺中國際會展中心可容納12600人,提供2360個室內外展攤。展覽館具5噸載重地板、12米挑高及直達四樓專用車道,方便大型機具進出;會議中心具彈性隔間與中央廚房,可容納5000席,成爲中颱灣首座國際規格專業會展場館。
臺中國際會展中心首展將由「臺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x五金工業展」打頭陣。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業者:攤位僧多粥少 二期需求迫切
記者趙容萱/臺中報導
中部產業期盼20年的臺中國際會展中心21日開展,象徵產業迎來「前店後廠」的新時代。業界表示,雖然遲到,但總算盼到,不必再北上展出。只是目前一期展館僅2360攤,仍在壓力測試階段,以工具機產業來看,至少需3500攤才足以容納需求,二期開館已成迫切課題。
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林松益說,「這個展覽館真的等太久了」,感謝臺中市府多年努力,讓中部業者不必再把大型機具、人員拉往臺北。如今買方看展若對產品有興趣,可直接赴工廠參訪,強化臺中「前店後廠」優勢,更利於爭取國際非美訂單。
林松益指出,國外大型工具機展通常有5個館,規模比臺中國際會展中心2倍還大。公會明年3月舉辦的「臺灣國際工具機展」僅1700攤,但公會會員達800家,半數無法參展,形成「僧多粥少」現象,估需3500攤才足以因應。
臺灣手工具機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謝武志也說,手工具業除美國關稅,還面臨加徵50%鋼鋁關稅等挑戰,這次首展「2025臺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五金工業展」攤位800攤開放即秒殺,供不應求。本次展覽共1000家全球買家廠商登記參觀,預估可吸引6000家國際買家廠商參觀,對臺中會展中心來說,是一場「壓力測試」。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指出,會展中心落實研發、生產與銷售「在地一條龍」策略,一期很快就不敷使用,盼二期儘速動工,讓臺中成爲世界新中心、臺灣新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