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在西方受到吹捧背後的“數碼東方主義”

Deepseek開源推出後引起的美國AI界的震盪似乎成爲現實,不僅英偉達的股票跌去數千億美元,而納斯達克的高科技股的股價也急劇下挫。而似乎一夜之間,Deepseek就成了中國AI的民族英雄,之前以OpenAI爲代表的美國AI公司忽然就成了手下敗將。這次尤其讓很多人興奮不已的是,不僅美國股市應聲下跌,就是美國的AI公司和專家還有輿論也都認爲Deepseek確實好用,所以我們似乎不承認自己這次真的“贏”了都有點不好意思了。而中國戰勝美國的宏大敘事也又一次在AI領域成爲新的“神話”。

但這樣的成功到底是何以在西方被吹捧成爲“神話”的呢?

畢竟Deepseek雖然在美國受到如扎克伯格等高科技巨頭不約而同的“吹捧”,但並不能完全當真,更不能照單全收,因爲扎克伯格等同樣從事AI產業的巨頭“吹捧”Deepseek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希望美國政府加大對美國高科技公司在AI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在讓其成爲美國的“國家戰略”的同時,以使自己的公司得到更大的優勢和發展,並藉此機會壟斷全球AI產業,顯然,這一點已經或正在變成現實。而特朗普也借Deepseek大做文章,更是有着自己的政治算盤和“使美國再次偉大”,或者直白地講就是“使美國再次壟斷世界”的考量。

而除此之外,如果“深搜”或者“深思”一下,就會發現Deepseek在美國這麼“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深層的文化原因,那就是我認爲這與近些年在美國出現的“數碼東方主義”(digital-orientalism)的作祟有關,正是因爲這種無所不在的深層的文化視角和思想觀念,才使得美國的高科技專家和輿論以及政客們有意無意“放大”了Deepseek的能力和影響。

當然出現這種現象並非偶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後, 隨着日本在高科技領域的崛起,美國等國家就逐漸發展出一種“技術東方主義”(techno-orientalism)的深層文化觀念,而通過好萊塢的電影和漫畫還有大衆媒體所表現和建構出的霓虹燈閃爍,真假難辨的機器人往來穿梭,冷漠的亞洲人面孔,林立的高樓大廈,縱橫交錯迷宮般的高架道路,在黑夜中忽隱忽現的遍佈遊戲機的街道,以及帶有濃烈的賽博朋克風的日本大都市成爲未來世界的可怕投影。而與之相伴,薩伊德所描述的西方文化傳統對東方的非人化的殖民想象的東方主義也借日本的“機器人”和未來都市還魂,通過對日本高科技技術的非人化想象再次重演。而今,因爲中國對數碼技術的重視和取得的進步,使得美國等國家有意無意將中國“數碼東方主義”了。如果說數碼東方主義的產生有一個標誌的話,那就是當初隨着華爲的橫空出世給美國人造成的震驚而出現的。正是華爲的出現,使得美國開始重視中國越來越強大的數碼能力,並且開始將中國數碼東方主義化。

簡而言之,我所謂的“數碼東方主義”,說的就是在美國乃至西方看來,中國的數碼技術比美國的更高效,更先進,威力更巨大,但卻建立在中國人的廉價的數碼勞動上,以及中國人的非常態的數學及技術能力上,同時更關鍵的是中國的數碼技術建立在對美國的數碼技術的挪用和加工之上,並且對美國的數碼技術的常態發展造成了威脅,甚至改變和破壞了其發展的規則,並讓其產生了一種對中國的數碼恐懼情緒。正因此,數碼時代的中國已經取代了當初的技術時代的日本,成爲又一個東方主義的對象或載體。而這也是爲何有美國專家說Deepseek的橫空出世對美國造成的震驚和打擊,就像是當年日本發動的珍珠港事件,所以稱其爲“賽博珍珠港事件”。而從這個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比喻裡,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的數碼東方主義化已經成爲其思維的慣習或者“常態”了。

而正是因爲有了數碼東方主義的“加持”,使得美國的上上下下都有意無意放大了Deepseek真正的能力和影響。正如那個將Deepseek橫空出世稱爲“賽博珍珠港事件”的美國專家所言,不管是Deepseek率先通過改善軟件的算法效率提高AI的應用能力,還是之前OpenAI的通告增強英偉達芯片的硬件的算力支持,都只是技術發展的路徑而已。就像靠硬件增強算力的做法會被不斷超越,不出意外的話,Deepseek所提供的改善算法效率的路徑應該很快會被超越。

所以,國人不僅沒必要覺得Deepseek一出,就可以在世界AI界一騎絕塵,也更沒必要跟着美國人後面瞎起鬨,覺得真的無人可以爭鋒。因爲AI的基礎說到底還是硬件,算法的改善最多隻能做到“錦上添花”,而不能取代硬件,否則,即使再高明的算法,也會墜入到巧婦難爲無“芯”之炊的境地。

2025年1月28日除夕日匆草於五角場。2月1日改於五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