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風暴下純技術融資窗口關閉?AI獨角獸2025年中場戰報:資本實力分野誰能挺進下一輪
如果說2025年年初DeepSeek的風吹皺了AI大模型市場的“一池春水”,促使部分創業公司放棄超大參數模型研發,那麼Manus智能體的爆火則爲行業帶來了新的突圍希望。這兩家出圈企業的示範效應,直接影響了上半年AI創業生態的演變軌跡,2025年即將過半,基座模型研發熱潮明顯降溫,而智能體賽道則成爲行業共識的發力方向。
這一趨勢深刻影響了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上半年大模型領域的融資明顯轉向應用層,“AI六小虎”中僅有智譜獲得新融資。面對生存壓力,商業化能力成爲各家企業的必修課,但真正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案例仍屈指可數。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的破局關鍵將在於B端和G端市場的深耕,企業亟需在垂直領域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壁壘,方能在這輪洗牌中站穩腳跟。
技術路線各有側重
今年上半年,DeepSeek通過R1和V3“攻城略地”,基礎設施廠商和企業紛紛接入DeepSeek,還執着於超大模型或基座模型開發的創業公司寥寥無幾。不過,巧合的是,上週,MiniMax和月之暗面在同一天推出了新模型,且都將DeepSeek作爲對標對象。
6月17日,MiniMax推出MiniMax-M1,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源的大規模混合架構的推理模型,被業內視作該公司對標DeepSeek R1的推理模型。在介紹中,MiniMax明確表示,M1一個顯著的優勢是支持目前業內最高的100萬上下文的輸入,是DeepSeek R1的8倍。
據媒體報道,月之暗面開源了編程大模型Kimi-Dev-72B,該模型在SWE-bench Verified上取得了60.4% 的性能提升,超越DeepSeek R1,創下開源模型SOTA成績。
再向前追溯,智譜今年4月宣佈開源32B/9B系列GLM模型,涵蓋基座、推理、沉思模型,其中,推理模型GLM-Z1-32B-0414性能媲美DeepSeek R1等頂尖模型。
階躍星辰雖然也在推陳出新,但該公司的重點更多放在多模態上。上個月,該公司發佈並開源3D大模型——Step1X-3D,這是繼圖像、視頻、語音、音樂等模態後,其在多模態方向的又一成果。
而零一萬物和百川智能明顯已經放棄了超大參數的模型訓練和交付,百川智能聚焦醫療AI賽道,零一萬物成爲“AI六小虎”中唯一投向DeepSeek陣營的一家,今年3月,該公司對外發布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並宣佈可提供企業級DeepSeek部署定製解決方案。
零一萬物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基座模型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全球開源固然重要,但如何能加速模型的實施及運行效率,將是中國市場真正實現大模型應用價值的焦點,“DeepSeek專注核心技術,其應用化與商業化需要中臺和行業模型,而打造中臺和行業模型,又需要訓練大模型的經驗和人才累積,這恰恰是零一萬物的機會所在。1月以來,零一萬物主動放棄對初創公司燒錢負擔重且難以變現的萬億以上超大參數的模型訓練和交付,構建‘模型操作系統’平臺化能力,填補市場空缺。”
如果說今年大家在技術路線上有什麼共識,那就是智能體,尤其在Manus一夜爆紅後,智能體更是成爲AI公司的必備品,包括智譜、階躍星辰、MiniMax與月之暗面在內的大模型公司,今年都推出了智能體產品。
階躍星辰將智能終端Agent視爲大模型技術落地的核心突破點,今年2月該公司表示正與廣泛的合作伙伴緊密協作,共同開發多樣化的智能終端 Agent;4月,智譜推出同時具備思考與執行能力的AutoGLM沉思,直接對標DeepSeek R1和Manus;上週,MiniMax推出通用智能體MiniMax Agent以及視頻創作智能體Hailuo Video Agent;同樣在上週,月之暗面也加入Agent大戰,其首個Agent產品Kimi-Researcher開始小範圍灰度測試。
DeepSeek自身也在進行模型的更新,分別於3月更新了V3、5月更新了R1,但大家期待的R2還一直沒有出現。
投資邏輯由模型轉向應用
然而,DeepSeek的大爆,也讓今年大模型領域的投資更加謹慎了。
有幻方量化作爲背書,不缺錢的DeepSeek自然不需要對外融資,而“AI六小虎”不同,他們之所以被冠以這個名號,與各自的融資規模本就有一定關係。
但與過去兩年不同,截至目前,今年“AI六小虎”中只有智譜宣佈了新的融資:3月3日,智譜宣佈完成新一筆金額超10億元的戰略融資,參與投資方包括杭州城投產業基金、上城資本等;3月13日,珠海最大的綜合型國有企業集團華髮集團宣佈戰略投資智譜,金額爲5億元;3月19日,成都高新區宣佈3億元戰略投資智譜,合作打造四川省基座大模型“智譜諸葛大模型”;4 月,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宣佈在去年已有投資基礎上,繼續追加投資智譜2億元。最新一筆投資完成後,據IT桔子,智譜的估值已經達到360億元。
而“AI六小虎”其他五家的最新融資信息都還停留在去年。
“今年AI應用投資呈現出新特徵:一是投資案例數量未減,但單筆投資金額較小(遠低於前兩年大模型項目的融資規模);二是整體投資總額可能下降,但更趨理性。這是因爲大模型市場的投資邏輯已經發生本質轉變,行業共識已轉向‘投應用優於投模型’,純技術融資窗口正在關閉。”順福資本創始人李明順對記者說,就像互聯網時代創業公司無需自建電信網絡一樣,AI時代的創業者也不應執着於基礎設施層(如大模型研發)。
零一萬物創始人兼CEO李開復今年也曾表示,中美兩地的投資人幾乎不再下注更多更貴的底層模型公司。“他們更願意投資 AI 應用、消費者應用、AI 基礎設施類型的創新企業,還有企業應用的廣大市場需求,未來每個應用、千行百業都會被 AI 重塑,這些應用能爲企業提供真正的價值。所以,AI 相關的資本正轉往這些方向,而不再投入基座模型。”
正像李開復所說的,市場對AI的需求極大,千行百業都在被 AI 重塑,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行業:在軟件行業,以視覺傳播平臺Canva可畫爲例,該平臺已將AI能力融合,實現從起稿到排版、從改圖到翻譯的全流程智能支持,實現AI批量文案生成、AI封面設計、一鍵調整尺寸等功能,讓AI生態持續壯大,目前用戶已通過Canva AI生成超124億字文案、14億張圖像,累計完成33億次AI摳圖操作;在硬件行業,千里科技聚焦“AI+車”核心戰略,與階躍星辰合作,加速開發下一代智能座艙,包括大模型原生操作系統“Agent OS”,以及大模型原生人工智能助手和多樣化Agent(智能體或代理)應用。
爲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智譜已經啓動IPO流程,今年4月,該公司正式向北京證監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據媒體報道,接近MiniMax的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內部有上市的想法,但目前仍處於初步籌備階段,《華夏時報》記者就此向MiniMax方面求證,對方未予置評。
商業化程度參差不齊
在投資邏輯改變的背景下,“AI六小虎”中的大部分企業,商業化應用在不斷推進中。
其中,智譜、零一萬物和百川智能的B端屬性更強,月之暗面、MiniMax的C端屬性更強,階躍星辰則不太明顯。
智譜一直以來在B端業務上都是“AI六小虎”中最領先的一家,但該公司今年還未公佈過最新的商業化數據,記者就此採訪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在此前的2024年年度總結中,智譜披露企業和開發者用戶達到70萬;華髮集團在宣佈投資消息時,透露智譜的GLM大模型平臺已服務近百萬企業開發者,覆蓋金融、醫療等20多個行業,落地超萬家企事業單位。
零一萬物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業務聚焦和架構調整半年後,該公司在商業化探索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2025年開年至今,整體收入已經超過去年的營收。“近期,我們又拿到了數筆金額可觀的大單,後續會適時披露更多細節。”
百川智能過去幾個月並不活躍,最近的一次商業化成果公佈,還是今年3月該公司與北京兒童醫院、小兒方健康共同發佈全球首個兒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兒科大模型。
MiniMax雖然是B端和C端同時發力,不過這家公司明顯在C端更有存在感。今年5月,該公司旗下的Talkie在AI產品榜—全球總榜MAU的排名爲第9,在出海總榜MAU的排名爲第2;星野在國內總榜的排名爲第13;海螺AI在國內總榜的排名爲第20。至於B端,該公司官網顯示開放平臺擁有全球超過5萬名註冊企業客戶和開發者。不過,成立以來,MiniMax還未公佈過任何營收類的數據。
階躍星辰雖然也屬於B端和C端同時發力的一家,但據媒體報道,其角色扮演類產品“冒泡鴨”已經停止大範圍投入,團隊合併至對話產品“躍問”(現更名爲“階躍AI”),該公司更加聚焦智能體業務。目前,階躍星辰已經和OPPO、吉利汽車集團、千里科技等企業合作,將Agent應用在手機、汽車、具身智能等終端相關的關鍵場景中。
這幾家中,最不着急商業化的是月之暗面,該公司與DeepSeek相似,堅持以技術取勝。不過,月之暗面並不是完全沒有嘗試商業化:去年5月,Kimi開始測試打賞功能,用戶在遇到高峰時段算力不足的問題時,可以選擇“給Kimi加油,高峰時期優先使用”;去年8月,月之暗面又發佈Kimi 企業級 API ,開展面向ToB市場的業務。至於商業化情況如何,截至目前,月之暗面還未公佈過。
“在商業化路徑方面,上半年更多是嘗試階段。相比之下,當前幾家主要廠商普遍將重心放在B端,探索變現模式將成爲關鍵,因爲現階段B端更有可能形成真正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的商業機會;C端被視爲獲取流量、影響力和用戶的重要渠道,但免費模式似乎是一個難以迴避的方向。”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本報記者表示。
對於下半年的趨勢,張毅判斷,技術投入仍將是重點,尤其是在模型性能、效率和成本優化方面。“商業化落地則主要聚焦於B端和G端(即大B端垂直領域),廠商需要在這些領域找到差異化機會,構建自己的護城河。但未來如果要拉開競爭差異,最關鍵的還是C端,用戶規模擴張將是核心戰略之一,如果能夠積累足夠龐大的用戶基礎,可能會在兩個方面講好價值故事,一是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二是類似百度、頭條或騰訊的商業模式,即通過廣告或垂直領域的延伸實現變現,通過市場份額的爭奪,最終可能形成少數幾家頭部廠商佔據金字塔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