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粉碎西方遏華幻想,中國正鯨吞世界”

【文/觀察者網 齊倩】中國人工智能(AI)應用程序DeepSeek橫空出世,震撼世界。

據香港《南華早報》2月7日消息,德意志銀行發佈研究報告稱,DeepSeek的推出,不是AI屆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而是中國自己的“斯普特尼克時刻”,成功粉碎了西方世界企圖遏制中國的幻想。報告指出,2025年正成爲中國超越其他國家的一年,投資界將看到“中國鯨吞世界”。

5日,德意志銀行在題爲“中國正鯨吞世界”的研究報告中指出,2025年,投資界將意識到中國正在超越世界其他國家。越來越難以忽視的事實是,中國企業開始在幾乎所有行業都處於領先地位。

“這是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而非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報告中,報告作者、德意志銀行研究分析師彼得·米利肯對DeepSeek給出了硅谷著名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更高的評價,將之將描述爲中國的重要轉折點。

米利肯稱,2025年伊始,中國接連推出“世界首架六代機”和“低成本高效能”的AI系統。他認爲,這標誌着中國知識產權的成功,以及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和供應鏈領域的主導優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

“斯普特尼克時刻”是美國在冷戰期間提出的概念。美蘇冷戰時期的1957年,蘇聯領先美國,將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地球軌道。蘇聯這一科學技術領域的優勢,給美國帶來巨大沖擊。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據稱在成都和瀋陽飛行的兩款新型飛機

談及知識產權時,報告提到,中國擁有完整的價值鏈,形成了本地專業集羣,在重點行業擁有多個類似硅谷的專業領域,並與國內大學在研究方面展開密切合作。目前,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擁有約70%的專利,在5G和6G電信設備領域也處於類似的地位。

報告稱,2023年,中國將佔全球專利申請量的近一半。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爲中國理工科畢業生人數比除印度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此外,考慮到其他國家的許多畢業生也是中國人。因此,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中國公司主導地位的崛起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停止。

報告強調:“喜歡擁有護城河、建立貿易壁壘的領先公司的投資者不能忽視這一點:如今擁有最寬、最深護城河的是中國公司,而不是他們認爲經濟上更優越的西方公司。”

在這份報告中,米利肯將現在的中國與上世紀80年代初的日本做對比。他認爲,兩者相比有共同點,即都處於創新迅速、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兩國企業都開始佈局海外;不同的是,中國經濟預計不會像日本那樣,經濟在達到頂峰後陷入停滯,房地產泡沫程度也遠不及當時的日本。

“DeepSeek的出現,粉碎了西方國家遏制中國的幻想。”米利肯在報告中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行爲“更像是一名交易員,而非投資者”。他預測認爲,如果關稅政策不再起作用,特朗普將調整政策。“如果是這樣,預計他會設置相當嚴格的止損限額。”

DeepSeek已在蘋果App Store美區免費榜登頂

報告還評估了中國人口下降的情況。報告稱,中國在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爲該國帶來了生產力優勢。同時,藉助“一帶一路”等計劃,中國正在非洲、中亞、南亞、東盟和拉丁美洲擴大其經濟影響力,向更多人口銷售更多產品。“如果中印關係改善,印度也將成爲一個巨大的市場。”

1月份,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橫空出世,在華爾街和硅谷掀起衝擊波,一度導致美國科技股大跌,引發外界對於美國AI領先地位的質疑。

《南華早報》曾刊文分析指出,DeepSeek的成功,對美國構成“相當大的挑戰”,有可能改變美國政府對華制裁、出口禁令和“小院高牆”等限制計劃。至於過去幾天AI領域的事態發展,將導致中美間進一步“脫鉤”還是合作,分析人士意見不一。

其中,有學者分析稱,這證明美國的制裁戰略已被證明“過時”且“無效”,巨大的“協同效應”將推動中美合作。還有一些人士認爲,深度求索帶來的衝擊“只會加劇競爭”和進一步的“脫鉤”。但他們提醒說,中國已經準備好回擊,這隻會是一場“針鋒相對的競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