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學生深入田間地頭 以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4日訊 爲深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響應時代號召,德州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化育鄉田,築夢振興”社會實踐隊於近日走進德州市慶雲縣,開展了一場以“化學賦能鄉村路,實踐擔當振興夢”爲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通過構建“調研-反饋-科普-助力”的閉環機制,實現了高校智慧與鄉村需求的精準對接,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青春動能。
科學調研 精準把脈鄉村發展痛點
實踐隊抵達慶雲縣後,迅速投入到科學調研工作中。隊員們攜帶土壤取樣器、便攜式 pH 計等專業設備,對當地鹽鹼地土壤和水質進行了全面取樣與檢測,通過實驗室數據分析,形成了《鹽鹼地改良與保護調研報告》。該報告以量化數據揭示了當地土壤鹽鹼化的現狀與成因,還提出了針對性的改良建議,爲土壤治理提供科學依據。這一過程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體現了科學調研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作用。
及時反饋 搭建科研與生產的溝通橋樑
調研結束後,實踐隊組織召開反饋會議,將調研結果和建議及時傳達給當地農業部門負責人員,並製作《鹽鹼地改良科普宣傳手冊》分發給當地農民。通過面對面交流,實踐隊不僅解答了農民關於鹽鹼地改良的疑問,還就如何科學種植耐鹽作物提供了具體指導。這種即時的反饋機制,有效縮短了科研成果轉化爲實際生產力的時間差,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科普推廣 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在調研與反饋的基礎上,實踐隊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推廣活動。通過舉辦“酸鹼中和實驗”科普講座,向農民普及了土壤改良的科學原理;推廣耐鹽作物種植技術,幫助農民破解了農業發展瓶頸。同時,依託“七彩分子夢”志願服務隊,爲鄉村兒童開設了科學啓迪與文化傳承課程,通過多種化學實驗,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此外,針對老年羣體,實踐隊開展了“銀齡助力”活動,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掛號、掃碼支付,有效緩解了“數字鴻溝”問題,並結合案例講解防詐騙知識,爲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安全保障。
多維助力 迴應鄉村多元需求
除深耕科技助農與科普推廣外,實踐隊還圍繞鄉村教育、語言文化振興及民生服務保障等關鍵領域開展系列精準幫扶行動。在語言文化振興方面,實踐隊創新採用“推普+化學”融合模式,將普通話推廣巧妙嵌入趣味化學實驗。通過現場解說與化學變化的同步呈現,讓實驗現象成爲推廣普通話的絕佳“教具”,有效激發了鄉村羣衆學習普通話的熱情,爲鄉村語言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民生服務保障上,實踐隊深入農戶開展甲醛檢測專項服務,耐心爲村民講解甲醛、TVOC等有害物質的危害及其檢測意義,並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理建議,切實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此外,通過舉辦化學打假科普講座,增強了村民的辨僞能力與安全意識,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這一系列舉措精準迴應了農民需求,形成了從調研到反饋、再到科普與助力的完整閉環,實現了專業所學與社會服務的深度融合,爲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實踐隊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鄉村振興使命,以紮實調研、精準服務、長效結對的方式,形成了一批可落地的實踐成果。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校地合作,建立長效機制,通過科學賦能和實踐閉環的構建,讓青年學子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更大作爲,爲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周樹茂 通訊員 唐亞男 王子月 於懷敬
閃電新聞記者 周樹茂 德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