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研究人員藉助古老花粉追溯被子植物起源時間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柏林5月22日電(記者褚怡)藉助封存於化石中的古老花粉,德國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與波恩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追溯至1.23億年前,較此前認知提前200萬年。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研究團隊在葡萄牙盧西塔尼亞盆地沿海沉積物中發現了花粉化石。研究人員通過對檢測樣本的分析,從4種微化石中識別出典型三溝結構,即花粉粒外殼上有三條小溝。研究人員表示,現存72%的被子植物仍保留此形態特徵,成爲鑑定該類羣的關鍵依據。

爲精確斷代,研究團隊利用相關同位素定年技術與生物地層學分析,對沉積層中的貽貝殼化石展開研究。分析結果不僅將被子植物起源時間提前200萬年,還提供了迄今最精確、最可靠的雙子葉被子植物首次出現的證據。研究還顯示,盧西塔尼亞盆地的地理位置表明,原本認爲被子植物的早期形態僅在熱帶地區進化,實際上在中緯度地區可能比以往認爲的更爲常見。

儘管取得上述突破,但被子植物的起源機制在科學界仍是未解之謎。該研究負責人、波恩大學教授尤利婭·格拉文迪克說:“自達爾文時代以來,(被子植物的)發展究竟始於何時何地,依然是生物學上的一大謎團。”此外,板塊運動和大規模氣候變化對被子植物發展產生的具體影響仍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