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蘋果“印度製造”困難重重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道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5月18日刊登題爲《印度能否幫助蘋果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本月表示,印度將在針對美國市場的iPhone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5月初宣佈公司最新季度業績時表示:“今後大部分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原產國將是印度。”

他還表示,越南今後將生產幾乎所有在美國銷售的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

這一決定旨在減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蘋果公司供應鏈以及銷售額和利潤率的影響。

印度國家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萊赫·查克拉博蒂認爲,蘋果將更多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不僅帶來了巨大機遇,也面臨一些挑戰,“仔細分析會發現潛在的挑戰,包括相對於中國在成本上的競爭力不強、勞動力市場的僵化以及供應鏈的脆弱性”。

查克拉博蒂強調,由於零部件成本更高且工廠效率相對較低,在印度生產iPhone的成本要高出5%至10%。

“此外,這項投資的財政影響值得仔細考量,尤其是在稅收、基礎設施投資和潛在補貼方面。”查克拉博蒂說,“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針對於降低風險和實現收益最大化至關重要。”

據估計,目前全球20%的iPhone的產地是印度。據彭博社報道,截至2025年3月的12個月裡,蘋果在印度生產了價值220億美元的iPhone,較上一年增長60%。

這家美國公司計劃,至2026年,在印度每年生產的iPhone將超過6000萬部,在目前的產量上翻一番。

在印度,iPhone主要由三家代工製造商組裝——富士康、和碩聯合科技以及塔塔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富士康是三者中規模最大的一家,承擔印度大部分的iPhone生產。

印度政府最近還宣佈了一項旨在完善該國電子製造體系的新政策。

此次生產轉移對蘋果來說意義重大,因爲該公司傳統上嚴重依賴中國大陸工廠生產其產品。

但特朗普對進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令蘋果公司陷入困境,並迫使其重新思考戰略。

特朗普後來批准對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部分產品實施臨時關稅豁免。華盛頓和北京日前就調整對彼此加徵關稅措施達成一致。

印度“法律行家”公司的創始人什裡賈伊·謝特向德國之聲表示,要成爲蘋果公司真正獨立的製造中心,印度必須在基礎設施、勞動力技能和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他說:“雖然這對印度的商業發展來說是一個巨大機會,並且提升了印度公司在一些跨國企業眼裡的地位,但這也給本已充滿變數的中印關係增添了一層複雜性。”

謝特認爲,將大部分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可能會在技術和專業知識轉移方面遭遇挑戰。

他強調說,“鑑於當前的地緣政治狀況,指望中國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生產設備能夠以所需速度轉移(到印度)實在是天真”。

他認爲,“考慮到經濟因素、熟練勞動力以及供應鏈重建,最終結果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

專注於半導體與嵌入式系統的印度因迪半導體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尼庫·沙阿認爲,印度有能力滿足未來所有iPhone的要求,但其生態系統需要進一步完善。

他強調,獲得更多iPhone訂單爲印度提供了一個在全球電子製造業中提升地位的機會,“但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其製造業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政策限制”。

沙阿表示,“雖然這符合‘印度製造’的倡議,有可能將印度轉變爲全球電子製造中心,但也帶來了一些風險,比如過度依賴單一跨國公司以及潛在的地緣政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