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駐烏克蘭武官坦言:德制武器不堪實戰 西方思維問題大了

PzH-2000自走砲,具備多發同時彈着能力(MRSI)。(德國聯邦國防軍)

德國駐烏克蘭國防部武官代表最近在德國薩克森州德利茨陸軍士官學校演講時坦言,多數德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實際上「並不適合」烏俄戰場的高強度作戰需求,這段內容原屬機密,但已被多家德國媒體取得並公開,引發德國軍政高層與國防產業極大關注與壓力。

法國軍事新聞網Meta-Defense 4日報導,演說並非來自其他國家批評,而是出自德軍高階軍官,揭示一個殘酷事實:標榜性能先進、技術複雜的德制武器,在烏克蘭戰場上卻因難以維修、成本高昂與可靠度不足,反而難以發揮預期效益。

副武官在報告中直言,曾被視爲德國陸軍王牌的豹2A6戰車(Leopard 2A6),因過於複雜,連一些小型維修都得全車後送,導致戰場可用率低。防空系統IRIS-T SLM雖性能不俗,但彈藥價格過高,無法有效應對大量無人機威脅,且彈藥補給困難也進一步削弱實戰價值。

而送往烏克蘭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雖仍有效攔截飛彈,卻因底盤老舊、無法維修,機動性受限。

最受批評的則是德制的PzH-2000自走砲,這款造價高昂的火砲系統在戰場上表現極不穩定,電子與機械系統脆弱,德國駐烏國防武官甚至直言:「根本不適合戰爭」,可用率僅25%至30%,遠遜於法國凱薩(CAESAR)自走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冷戰時期的老裝備,反而受到烏軍高度評價。包括豹1A5戰車、貂鼠步兵戰鬥車(Marder),前者雖裝甲薄弱,但可靠性高,後者被譽爲「毫無爭議」的烏軍愛用車,以及獵豹(Gepard)防空自走砲,不僅對無人機與巡弋飛彈具高效攔截能力,且維修簡單、彈藥相對便宜,成爲烏軍高可用率的主力系統。

副武官也指出,問題不只出在德國。英國提供的挑戰者2型戰車(Challenger 2)因車身過重、維修困難,也早已被烏軍棄用。

反觀像法國的CAESAR自走砲,雖沒有自動裝彈系統,但操作簡易、火力精準且可靠性高,同時被烏軍與俄軍同時視爲優秀的戰場武器。

CAESAR可使用多種155公釐彈藥,火砲壽命長,維修也相對簡單,這正是其能在缺乏彈藥與戰場物資短缺下,仍能持續發揮火力的關鍵。

即便烏克蘭戰場已提供珍貴教訓,德國國防工業似乎仍未改變方向。最新研發的RCH-155輪型自走砲與豹2A8(Leopard 2A8)主力坦克,都走向更高自動化與機械複雜化,預計維修難度只會更高、成本更昂貴。

德國已訂購80門RCH-155,計劃增至164門,投資金額超過130億歐元;未來還將推出Leopard 3,預計搭載更多自動化與人工智慧功能,單是研發就將花費逾200億歐元。

RCH 155輪型自走砲。(KMW)

這些設計方向明顯與烏克蘭戰場的實戰經驗背道而馳,也讓外界質疑德國是否真能從實戰經驗回饋中吸取教訓,還是會繼續無視現實,以制度與產業惰性固守高科技至上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