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上半年1.2萬企業破產14萬人失業 軍火業逆勢成長

▲德國國旗。(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德國政府近期投入鉅額資金進行軍事重整,但國內就業市場卻陷入嚴重危機。汽車、供應鏈、化工、鋼鐵等核心產業的裁員潮未見停歇,服務業也成爲最新受害者。

據《WSWS》報導,信用評級機構Creditreform的數據指出,德國企業破產數量在2025年上半年飆升至1萬19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9.4%,造成損失高達334億歐元。服務業首當其衝,共有7000家企業停業,零售業和製造業分別有2220和940家企業破產。這一波倒閉潮導致14萬1000人失業,且知名品牌如Galeria、Esprit、Sinn、Gerry Weber等皆紛紛申請破產。

汽車產業的失業危機尤爲嚴重,自2018年以來,該行業的就業人數已從83萬人縮減至73萬人。專家預測,到2030年人數可能降至50萬。以Volkswagen爲例,該公司計劃到2030年裁減3萬5000名員工,目前已有2萬人選擇提前退休或接受遣散費,但這仍未達到削減成本的目標。其他知名車廠如賓士、BMW、奧迪、保時捷也在進行大規模裁員,而歐寶則逐漸撤出德國市場。

供應鏈企業同樣面臨困境。博世(Bosch)、ZF 、舍弗勒(Schaeffler)、 德國馬牌(Continental)等大型供應商計劃裁員數萬人,多數中小型企業則因無法承受經濟壓力而破產。根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調查,超過75%的供應商擬推遲、轉移或取消在德國的投資計劃,僅有1%的企業表示將增加投資。

▲▼德國軍工大廠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研製多種主/被動防禦系統,圖爲「擊盾」(StrikeShield)主動防護系統的硬殺攔截作動。(圖/Rheinmetall)

化工業和鋼鐵業也陷入危機。化工巨頭BASF計劃在其位於路德維希港的主要基地裁減1800名員工,而美國化工企業Dow則將關閉位於薩克森-安哈特的多個工廠。鋼鐵業方面,Thyssenkrupp和ArcelorMittal已放棄在德國建設綠色鋼鐵生產線的計劃,可能意味着鋼鐵生產的終結,影響超過8萬名工人。

與其他行業的裁員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軍火產業目前正處於繁榮期。德國政府於2022年批准的1000億歐元國防特別基金,讓軍火製造商如Rheinmetall的股價暴漲超過十倍,並帶動利潤翻倍至12億歐元。根據聯邦就業局(BA)的統計,目前德國從事武器、彈藥及裝甲車製造的人數已增至1萬7000人,比10年前增加50%,而業界估計實際人數可能達到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