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二戰後最大擴軍 挨批募兵把戰爭包裝成迷人冒險
德國聯邦國防軍16日在柏林設立招募攤位,展示不同軍種制服與裝備,吸引民衆駐足參觀。(中央社)
德國正進行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防擴軍,然而對聯邦國防部而言,募兵並非易事,爲吸引年輕人入伍,德國政府今年砸下破紀錄預算,透過社羣短影音、校園宣講與街頭廣告推廣軍旅生活,盼彌補兵力缺口。
近日在柏林市中心車站與鬧區街頭,時常可見以年輕迷彩軍人爲主角的聯邦國防軍廣告,有的主打「穿制服的人也有夢想」,有的強調團隊精神與高科技裝備,搭配鮮明色彩與吸睛短句,鎖定年輕世代爲溝通對象。
今年3月,德國國會通過修憲,針對國防支出放寬舉債限制,爲軍事現代化鋪路。總理梅爾茨近日公開表示,德國需成爲「歐洲最強軍隊」,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則宣示,要在2029年前讓德國具備對抗俄羅斯的「戰爭準備能力」。
然而人力短缺成爲擴軍的最大瓶頸。官方統計指出,目前德國聯邦國防軍僅有約18.2萬名現役軍人與4.9萬名後備軍,距離戰時需求的46萬人仍有巨大差距。國防部設定目標爲新增至少6萬名現役人員,並將預備役規模擴增至20萬人。
爲彌補兵源不足,德國國防部近年積極募兵宣傳,今年用於招募的預算高達5800萬歐元(約6746萬美元),比去年增加65%,創下歷史新高。
柏林日報分析,國防部採取跨媒體宣傳策略,除了在實體空間設置平面廣告,也在社羣平臺大量投放影音內容。
去年約41%的招募預算用於街頭廣告,包括印有國防軍標誌的披薩盒、塗裝迷彩的路面電車與公車站燈箱;另有18%投入Instagram、TikTok與YouTube,製作軍人分享日常的短影音,強調軍中生活的多元性與現代感。
此外,德國國防部還推動「青年軍官」制度,派遣軍人進入校園,介紹德國與北約的安全政策。其中一位最受歡迎的「青年軍官」是來自斯圖加特的馬泰,他不僅是陸軍上尉,也是在TikTok與Instagram上擁有超過37萬名粉絲的內容創作者,影片內容從坦克修理、與軍官對談、參訪武器公司,到在北約與慕尼黑安全會議現場拍攝。
馬泰發佈的內容也曾引發爭議。在一段與烏克蘭士兵對談影片中,在烏克蘭士兵說自己僅受訓50天就被派往前線、並不想上戰場時,馬泰在影片中以輕鬆語氣迴應,引來批評者質疑其將戰爭「娛樂化」,模糊戰爭的殘酷現實。
德國曆史最悠久的反戰團體之一「德國和平協會-反對戰爭義務役聯盟」(DFG-VK),近期即對德國國防部大舉面向年輕人的宣傳招募行動,表達強烈批評。聯盟執行長馮格拉瑟表示,自2011年德國暫停徵兵制以來,聯邦國防軍對青少年的招募行動愈發積極,手法也越來越無節制。
他直言,軍方每年投入數千萬歐元行銷,但實際兵員數量多年來幾乎沒有成長,反而是將戰爭包裝成迷人的冒險,這樣的宣傳策略極具誤導性。
當前德國國防部已提出改革方案,規畫未來即使在非戰爭時期,也可在兵源不足時有限度啓動強制徵召,並將義務役基本待遇提升至淨月薪超過2000歐元(約2326美元),較現行薪資增加約八成,藉此提升年輕人蔘軍意願。
德國聯邦國防軍近日加強募兵宣傳,在柏林街頭設置大型廣告牌,搭配標語「時代改變你,準備好就是一切」,同時傳達備戰意識與青年成長。(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