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AI灌溉、推農遊體驗 高雄日光小林低碳農場動土
日光小林社區用大武壠族的傳統大鼓陣,祈願低碳農場動土順利。記者巫鴻瑋/攝影
高雄日光小林社區在莫拉克災後重建,16年來以堅韌生命力與創意復振家園,經公私部門協力,居民在緊鄰的1甲多土地開闢首座低碳農場,結合AI與物聯網推動產業復甦、環境教育與農遊體驗。透過小林人災後重生的歷程,鼓勵近來遭受豪雨重創的受災戶早日站起。
日光小林社區低碳農場,導入蓋婭智壤科技的仿生地下灌溉技術與韌性農業方案,並獲農業部水保署臺南分署、高市農業局與文化局等單位支持,可望自給自足,減少食物運輸與碳排,也結合環境教育、文化導覽與農事體驗,帶動農村旅遊與在地經濟,成全新農業模式。
協助開辦低碳農場的蓋婭智壤科技執行長林盈說,農場導入智慧農業,協助居民種植雞角刺等在地特色作物,未來也會媒合企業採購農產品,期望這種模式能夠持續複製,幫曾受天災影響的居民自力更生。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高雄分處長崔瑞霞出席動土,指菲律賓也颱風頻仍,盼藉此經驗,培訓菲國農業人才。
莫拉克風災今年屆滿16年,居民近來看見丹娜絲颱風重創臺南、嘉義沿海一帶,感同身受。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枝梅說,16年前莫拉克風災,一夕痛失4、50名親友,災後偕左鄰右舍重建家園,就是希望讓小林再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