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中國後我不再害怕中國”

美國“粉色代碼”網站3月12日文章,原題:與中國和平共處 去年11月,我(朱莉·伊森)在中國度過了12天,遊覽了從深圳到上海的若干城市,最終抵達北京。在開始我的這趟首次海外旅行前,我感到忐忑不安。老實說,作爲一個美國人,我覺得應該對中國持懷疑態度。但我不確定我們害怕的是什麼。基本上,我害怕去(中國),但又很好奇。在一個執着的朋友推動下——她邀請我加入她的和平使者之旅,這感覺像是一生一次的機會。當我驚歎於上海的摩天大樓,然後乘坐時速超300公里的高鐵前往北京時,我幾乎可以看到中國在技術、車輛和基礎設施方面超越美國,這些進步令人瞠目結舌。雖然我的護照被掃描用於鐵路交通和參觀一些博物館,但我從未感到被監控。實際上,檢查身份證明讓我感到更安全。如果你關注中國的新聞,並閱讀中國領導層對合作與世界和平的願望,就會想知道爲什麼美國政府要談論與中國開戰。在上海,我遇到一家媒體的編輯凱文·彭,請他分享關於美國的見解——從關於美國超市裡的“中國製造”便宜貨,到美國幾乎把一切都歸咎於中國。朱莉:你之前在美國生活了5年。你認爲我們爲什麼會聽到那些關於中國的負面消息?凱文:跨國公司從中美貿易利潤中獲益最大。他們是中間人,也是美國兩黨背後的資助者。若一切順利,普通美國人也能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直到事情變糟,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來的疫情,讓一切都變得混亂。普通美國人不再買得起日用品。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獲取利潤的中間人,普通美國人沒有從中受益。但如果你是這些人中的一員,當聽說中國搶走了你的工作,肯定會相信這個敘事。朱莉:而現在美國正在尋找替罪羊。凱文:中國人認爲應該增進民生福祉、改善工作條件、升級產業和技術,並建立一個基礎設施網絡來支持國內生產和市場。但美國沒有同樣的重點。美國在“9·11”後入侵阿富汗,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並把錢和武器送到烏克蘭和以色列,在選舉活動中花費數十億,卻仍沒有有效的全民醫保系統。朱莉:很多人都看不到美國的戰爭經濟。通過軍隊的勞動力,我們有了一種由納稅人資助的模式:他們享受醫療保健、就業培訓、住房和教育等等。可悲的是,我們只能爲受僱於軍隊的人提供這些福利,卻不能爲撫養子女或幫助年邁父母的平民提供這些福利。華爾街系統及其對利潤的貪得無厭使生產過剩不可避免地發生時,普通美國人就會受苦。而(美國政府)讓我們責怪中國,併爲製造更多“用於保護”的武器獲取公衆支持。凱文:這是一種在與中國的衝突中犧牲熱愛和平的美國人的生命的策略。朱莉:更不用說對熱愛和平的中國公民的傷害了。事實上,我遇到的每個(中國)人都善良、慷慨,希望與美國和平相處。在將美國與中國對立的情況下,(華盛頓的)目標是製造不信任,因爲不信任爲傷害他人鋪平道路。這就是爲什麼我想親眼看看中國。我會告訴美國同胞,到訪中國後我不再害怕中國。我們應該祝賀他們。是時候開放我們的思想接受一個多極世界的概念了——在這個世界中,人人都貢獻他們獨特的資源,在這個世界中,我們都能和平生活。讓我們與中國一同崛起。(作者朱莉·伊森、凱文·彭,穆弈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