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在逼薛凱琪給方大同守寡啊?
每當有藝人離開,他們親近的圈內好友總要經受一波道德綁架。
像喬任樑去世後,陳喬恩、徐璐被架起來一樣。
方大同去世,薛凱琪也遭殃了。
她和方大同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被抹黑、誇大。
薛凱琪成了一些人輸出情緒的代償品。
像方大同拋棄在世間的“遺物”,被公衆肆意評判。
方大同去世的消息傳出來不久,薛凱琪就跟着上了熱搜。
其實並不奇怪。
很少有藝人的社交圈像方大同一樣純粹。
他的生活除了音樂,幾乎就是薛凱琪。
他們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密,是宿命般的好友。
不僅事業常年合作、共振共生。
生活裡也保持着靈魂共鳴的狀態,爲彼此的人生託底。
正因如此,大家很擔心薛凱琪失去知己後的狀態。
也想看薛凱琪發一段讓人淚崩的長文,完成這段關係的悲情閉環。
但薛凱琪的情感流露比較含蓄。
她用自己的方式,把全網的頭像換成了方大同創作的兒童繪本。
這個舉動傳達出的意義已經很豐富。
是緬懷摯友,也是向大家“報平安”,公開的表達已經足夠了。
但她沒有滿足公衆對她行爲的期待。
一方面,薛凱琪是公衆眼裡的“未亡人”。
公衆人物經常被賦予人設。
公衆人物之間的羈絆,也會被旁觀者視爲劇本般的存在。
既然是劇本,就不能爛尾。
像薛凱琪和方大同這樣烏托邦式的男女情誼,更要有一種滿足期待的結局,不可以流俗或者過於簡單。
於是,不想讓這段關係爛尾的人,期待薛凱琪流露極致的哀傷。
儘管是“BE”,也要符合美學,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結局。
另一方面,薛凱琪是羣體悼念的領頭人。
方大同離世後,很多人陷入了對生命無常的悲痛裡。
薛凱琪作爲方大同的身邊人。
她的悼念,是旁觀者悲痛的支點。
凝視薛凱琪的哀傷,會紓解自己的情緒。
這兩種態度是人之常情,不算過分。
但過度解讀薛凱琪的行爲,則大可不必。
你會發現,薛凱琪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她必須悲痛,但不能以常規的形式去悼念方大同。
她換頭像,被罵“不是真朋友,都沒發任何信息”。
髮長文說明自己因爲悲傷取消了部分工作,又解釋了一下演唱會的近況。
薛凱琪長文節選
結果,被罵得更慘了。
吃人血饅頭、很low、虛僞……
現在已經發展到了被造黃謠的地步。
各種言論,不堪入目。
方大同去世,如同一面棱鏡。
折射出這個時代愛慾與死亡、私密與展演、真實與虛構的複雜糾纏。
我們能在薛凱琪被網暴的言論裡看到各種異化的情感。
是性緣腦。
他們無法理解薛凱琪和方大同的關係模式。
只能用自己的認知系統去評價這段關係。
方大同是舔狗,辛苦追隨薛凱琪多年。
薛凱琪是渣女,沒有一點道德底線。
幾句簡單的猜測裡,埋着很多惡臭的觀念。
男女一定沒有真正的友誼。
和美女玩的男人是舔狗。
普通人得不到的美女是渣女。
這種流俗的評判戳中了某些人的爽點,讓他們無比信服。
最後發展爲對薛凱琪的辱罵、暴力。
還有,情感的單一。
生活在這個時代,短劇、短視頻裡的情緒是橫衝直撞的。
長期接觸高頻的情緒,會弱化人的感知能力。
以至於覺得,歇斯底里的崩潰纔是悲傷、公開的失控纔是真情。
這簡直過於二極管思維。
就像把人簡單地分成i人和e人一樣,槽多無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表達機制,這極爲複雜。
有些人的極度悲傷,也只是表達爲陣陣沉默。
而很多表面上的情緒失控,也只是表演而已,不摻雜半分真情。
怎麼能用一套模板,去框住這世間所有的情感迴應呢?
最後,是對女性的規訓。
一個公衆人物的離世,總是要被複盤這一生感情的經歷。
因爲方大同沒有另一半,薛凱琪就被補位,勉強擔任起了深情女主角的角色。
但這對薛凱琪是不公平的。
她不能選擇在私密的空間裡修復自己的情緒。
必須要撕開自己, 給公衆「展演」悲傷才行。
彷彿不完成這個流程,就證明她是一個冷血的女人。
事實真的如此嗎?
對薛凱琪的污名化,該停停了。
別用狹隘的視角,去綁架和剝削她的情感。
她有權沉默,不以悲傷的姿態示人。
也有權把悲痛留在心底的某個小小的角落。
繼續快樂地生活下去,不爲他人的預設買單。
最後,想聊聊薛凱琪和方大同的關係。
兩個藝術家的關係,總是像天鵝絨一般,浪漫又柔軟。
這些年,人們試圖給他們的關係安插一個標籤。
但又發現,他們之間的關係太過複雜。
他們是同事,給彼此最好的作品,是華納唱片的金童玉女。
他們是朋友,爲彼此喜極而泣,也爲彼此擔心不安。
方大同得獎,薛凱琪流淚
他們是家人,“不能相愛的一對,親愛像兩兄妹”。
如果一定要給他們的關係貼一個標籤。
我想,他們是彼此的「例外」。
他們跳脫出世俗對親密關係的丈量刻度。
編織了無法被言語總結的羈絆。
方大同離世那天,我看到熱搜,想起了他和薛凱琪的一段故事。
薛凱琪之前有段時期,重度抑鬱。
在情緒破碎的邊緣,她給方大同打電話:“我要死了,你勸我吧。”
一向溫和到不會生氣的方大同,和薛凱琪在電話裡吵了一架。
他趕緊聯繫薛凱琪的媽媽,來讓薛凱琪吃藥治病。
那次之後,薛凱琪放下了尋短見的念頭。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薛凱琪當下難過嗎。
答案是一定的。
這世上有一種最痛苦的離別,便叫做:
你陪我渡過生死,我卻沒能留住你。
不必再詆譭薛凱琪與方大同之間的關係。
他們已轟轟烈烈地愛過一場。
而這份愛,無需以愛情,作爲最後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