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關係佳 政大拔得頭籌
黃旺成的林投帽(時報出版)
戰後在其他大學都還沒有提出覆校的各種呼籲時,政治大學就已經在行政院院會中被主動提出要設立的消息。行政院於一九五四年七月八日上午九時舉行第三五一次會議,俞鴻鈞院長主席,聽取國防部副部長黃鎮球報告國防,外次沈昌煥報告外交,臺灣省主席嚴家淦報告臺灣省政後,討論要案多起,其中一項報告事項就是「恢復設置國立政治大學及中央圖書館案已由院覈定並呈報總統」。當天新聞也公佈了相關訊息,新聞寫道:「教育部呈擬在臺恢復設立國立政治大學案,業經行政院覈准並經呈報總統,據悉:關於政治大學覆校事,當局已聘定張其昀、張道藩、黃少谷、蔣經國、陶希聖、陳雪屏、嚴家淦、徐柏園、餘井塘、倪文亞等爲覆校籌備委員,由張其昀爲召集人,業經召集首次會議商定先成立研究部,今秋先設立行政,公民教育,新聞三個研究所,研究生資格須大學畢業,名額每所暫定爲五十名,今年暑期即行招收新研究生。」
由於政治大學前身爲中央黨務學校,在那個以黨領政的時代,會成爲政府的首間在臺覆校的選擇,甚至比民國第一高校中央大學還要前面,應該也不會太意外。在這次公告中,看出了籌備委員會名單每一個都大有來頭,都是當時或日後的政府要員。而政治大學成立後首波科系爲研究所,有新聞、公民教育及行政。政治大學籌備會成立之後,設校的進展相當快速。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二日的新聞就公佈校友會第一次理事會,理事長也是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報告該校覆校籌備經過,首先恢復設立的有公民教育,行政、新聞及國際關係四研究所,預定當年內招生。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政治大學研究所放榜,共取研究生五十六名,計行政研究所十六名,公民教育、國際關係兩研究所各十四名,新聞研究所十二名。其中公民研究所的第一屆同學名單中,可以看到日後教授中國現代史的政大歷史系教授李雲漢的名字。雖然十一月一日就開學,教育部到十一月十三日才公佈政大校長及新所所長,其中陳大齊擔任校長,陳雪屏擔任公民教育研究所長、邱昌渭擔任行政研究所長,崔書琴擔任國際關係研究所長、陶希聖擔任新聞研究所長。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一日,政治大學成立二十八週年及遷臺覆校第一屆校慶。慶祝大會於木柵政大研究部,在校長陳大齊主持下舉行,全體教職員共八十餘人出席參加。在政治大學慶祝第一屆校慶的這一年,臺灣的高等學校屈指可數,公立的只有臺灣大學、政治大學、省立師範大學、省立工學院、省立農學院、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及省立護理專科學校這幾間,其中前面五所於一九五五年開始辦理聯合招生。(五之二;摘自《黃旺成的林投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