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用戶被廣告 “勸退”、技術被巨頭 “碾壓”,酷開電視如何突圍?
曾幾何時,電視作爲家庭娛樂的核心,是每個家庭客廳裡不可或缺的存在。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共享歡樂時光,這樣的場景承載了無數人的回憶。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彩電市場早已今非昔比。
據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爲3086萬臺,同比微降1.8%。雖然零售額同比大幅增長15.7%,達到1271億元,但這主要得益於產品結構升級、大屏化以及高端化趨勢,並不意味着行業的全面復甦。
從2024年618期間的數據來看,中國彩電線上市場銷量規模爲247.9萬臺,同比下降18.1%,銷額規模爲84.0億元,同比下降9.1%;線下市場銷量規模爲82.6萬臺,同比下降5.8%,銷額規模爲54.8億元,同比下降1.7%。這些數據清晰地表明,彩電市場正面臨着需求走弱的困境,整體銷量持續低迷。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彩電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頭部企業如海信、TCL憑藉着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品牌影響力以及完善的渠道佈局,在市場中佔據了較大的份額。除了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新興品牌也在不斷涌入彩電市場,試圖分一杯羹。這些新興品牌往往以創新的營銷模式、高性價比的產品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態勢下,酷開電視的處境愈發艱難,市場份額不斷受到擠壓,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銷量慘淡,被對手遠遠甩開
在彩電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酷開電視的銷量表現令人堪憂。
根據洛圖科技統計的數據,2024 年我國電視市場出貨總量爲3696萬臺,其中創維電視(包含酷開)出貨量爲 610萬臺。雖然創維在國內電視品牌中排名第四,但酷開作爲創維旗下的子品牌,其具體銷量佔比並未單獨列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酷開在市場中的存在感較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米電視,2024年以710萬臺的銷量和19.9% 的佔比排名第二。小米電視憑藉着超高的性價比和強大的營銷能力,迅速在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在2024年 618期間,小米電視在各大電商平臺的銷量均名列前茅,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再看海信,這個連續十多年蟬聯國內電視行業第一寶座的品牌,2024年在國內的銷量高達 800萬臺,佔比22.5%。相比之下,酷開電視的銷量規模較小,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嚴重擠壓。在電商平臺上,酷開電視的銷量數據與頭部品牌相差甚遠。
除了銷量不佳,酷開電視在用戶體驗方面也飽受詬病,大量用戶的差評揭示了其存在的諸多問題。
系統卡頓是酷開電視用戶反映最爲頻繁的問題之一。許多用戶表示,在使用酷開電視一段時間後,系統會變得越來越慢,無論是切換頻道、打開應用還是操作其他功能,都需要等待較長時間,嚴重影響了觀看體驗。
廣告過多也是酷開電視被用戶吐槽的重點。開機廣告、節目間隙廣告、應用啓動廣告…… 各種各樣的廣告充斥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讓用戶不勝其煩。從行業角度來看,智能電視投放廣告是一種常見的盈利模式,但如果廣告投放過度,影響了用戶的正常使用,就會適得其反。酷開電視在平衡廣告收入和用戶體驗方面顯然做得不夠到位。
內容收費繁雜同樣讓用戶對酷開電視感到不滿。在酷開電視上,用戶想要觀看一些熱門影視劇、綜藝節目或其他優質內容,往往需要開通多個會員,而且不同的會員服務之間還存在着各種限制,讓人眼花繚亂。這種複雜的收費模式不僅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也降低了用戶對酷開電視的好感度。
在硬件質量方面,酷開電視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用戶反映,酷開電視的屏幕存在漏光、壞點等現象,影響了畫面的顯示效果。這些硬件質量問題不僅影響了用戶的觀看體驗,也對酷開電視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競爭加劇,酷開腹背受敵
在彩電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海信、TCL、等傳統電視品牌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廣泛的渠道佈局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長期佔據着市場的主導地位。這些傳統巨頭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可謂不遺餘力,不斷推動着彩電技術的革新。
海信,作爲中國彩電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其技術實力不容小覷。多年來,海信持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在顯示技術、芯片研發、畫質處理等關鍵領域取得了衆多突破性成果。在顯示技術方面,海信的 ULED 技術採用了多分區獨立背光控制和精準的畫質調校算法,能夠實現更高的亮度、更豐富的色彩和更深的黑色層次,在高端電視市場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TCL同樣在技術研發上表現出色。TCL擁有自己的面板生產企業——華星光電,這使得TCL 在產業鏈上游具有很強的掌控力,能夠更好地實現技術協同和成本控制。在顯示技術方面,TCL在量子點技術和 Mini LED 技術上取得了顯著成果。量子點技術能夠實現更純淨、更鮮豔的色彩顯示,TCL的量子點電視在色彩表現上具有明顯優勢,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在渠道方面,海信和 TCL 經過多年的發展,建立了龐大而完善的銷售網絡。無論是一線城市的大型家電賣場,還是二三線城市的中小經銷商,乃至農村市場的鄉鎮門店,都能看到它們的產品。這種廣泛的渠道覆蓋,使得它們能夠迅速將產品推向市場,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同時,海信還積極拓展線上渠道,在京東、淘寶、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上開設官方旗艦店,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擴大銷售範圍。TCL則通過與運營商的合作,藉助運營商的寬帶業務和套餐捆綁銷售電視產品,進一步拓展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品牌影響力方面,海信和TCL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海信以其高品質、創新技術和可靠的售後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和認可。多年來,海信通過贊助體育賽事、參與公益活動等方式,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TCL則通過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和差異化的產品,以及積極的市場推廣活動,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面對這些傳統巨頭,酷開電視在技術、渠道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都處於明顯的劣勢。在技術研發上,酷開電視的投入相對較少,技術實力相對薄弱,難以與海信、TCL等品牌在高端技術領域展開競爭。
另外,近年來,隨着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小米、華爲等互聯網企業憑藉自身在生態優勢和營銷創新方面的獨特能力,迅速崛起並在大屏市場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對酷開電視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威脅。
小米作爲一家以互聯網思維和生態鏈戰略著稱的企業,在電視領域的發展可謂迅猛。小米電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強大的生態優勢,吸引了大量追求智能化生活的消費者。而華爲作爲全球知名的通信技術企業,在進入大屏市場後,同樣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生態優勢,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相比之下,酷開電視在生態建設和營銷創新方面相對滯後。
前景不明,酷開路在何方?
近年來,隨着智能電視的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OTT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成爲了彩電行業的一個新風口。面對彩電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自身發展的困境,酷開電視試圖通過轉型來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酷開在OTT領域的佈局由來已久。早在2006年,酷開就成立了深圳市酷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爲互聯網智能電視行業提供技術與運維服務,並自主研發了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酷開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酷開系統已經成爲了酷開在OTT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酷開系統還注重用戶體驗的提升。通過不斷優化系統界面和操作流程,使系統更加簡潔、易用。酷開系統還引入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內容的個性化推薦。根據用戶的觀看歷史、搜索記錄等數據,爲用戶推薦符合其興趣的影視內容和廣告,提高了用戶的滿意度和粘。
然而,酷開在OTT領域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也面臨着諸多風險和挑戰。廣告過多的問題一直備受用戶詬病。雖然酷開的廣告模式能夠帶來一定的收入,但大量的廣告投放嚴重影響了用戶的觀看體驗,導致用戶對酷開電視和酷開系統的滿意度下降。
同時,OTT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除了酷開,海信、TCL、小米、華爲等衆多企業都在積極佈局OTT 領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些競爭對手在技術實力、內容資源、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酷開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OTT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其次,在當今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核心技術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彩電行業這樣技術密集型的領域。然而,酷開電視在覈心技術方面的缺失,成爲了其長遠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在顯示技術這一彩電行業的關鍵領域,酷開缺乏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主要依賴外部供應商提供的面板和技術解決方案。目前,主流的顯示技術如 OLED、Mini LED 等,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海信、TCL 等傳統巨頭在這些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和研發團隊。
相比之下,酷開在顯示技術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技術水平相對落後,難以與這些競爭對手在高端產品上展開競爭。這使得酷開電視在產品的畫質、色彩、對比度等關鍵性能指標上,往往處於劣勢,無法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視聽體驗的需求。
最後,芯片技術也是彩電行業的核心技術之一,它直接影響着電視的性能和功能。海信、TCL 等企業都在積極研發自己的電視芯片,通過自主研發芯片,企業可以更好地實現技術協同和成本控制,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而酷開電視在芯片技術上主要依賴外部採購,缺乏自主研發能力。這不僅增加了產品的成本,而且在芯片供應緊張或技術更新換代時,容易受到供應商的制約,影響產品的生產和上市時間。缺乏自主芯片技術也使得酷開電視在性能優化和功能創新方面受到限制,無法充分發揮硬件的潛力,難以滿足消費者對高性能電視的需求。
破局之路與未來猜想
在彩電行業的寒冬中,酷開電視面臨着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危機中往往也蘊藏着機遇,酷開若能找準方向,積極變革,仍有可能在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然,酷開電視的未來充滿挑戰,但也並非毫無希望。只要酷開能夠正視自身的問題,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用戶體驗,創新商業模式,就有可能在彩電行業的寒冬中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