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金融中心重歸亞洲首位,李家城的旗幟卻風雨飄搖。

特朗普的一頓王八拳,沒有料想將國際的資本炸向中國,香港因此而收穫滿滿,不久前,成功地超越新加坡,再次成爲與紐約、倫敦並稱的“紐倫港”三強格局。據報道,僅來自中東的美元資本,就高達200億美元。幾年前,香港的地位被新加坡反超,現在又被香港奪回。香港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香港的背後是中國大陸。看好中國的發展,纔是香港金融穩定與發展的基石。

另一個大消息,就是李嘉誠長子李澤鉅被踢出特首顧問團,且是唯一落選的香港大佬。這說明,李嘉誠家族在香港呼風喚雨的時代已經結束。這個家族的未來或將陷入風雨飄搖之中。一直以來,香港的一些商人,都在極力淡化自己的華人身份,他們一直利用港商的招牌在內地或香港悶聲發財,但在涉及公民身份和責任時,又含糊其辭,甚至直言資本無國界,自己是萬國資本的代理人。李嘉誠應該是這一類資本家的典型代表。或許他們已經不是中國國籍,或者他們的內心本就不再承認自己中國人,所以,在遭遇資本利益碰撞國家與民族利益時,他們直覺選擇資本利益。現在看來,香港迴歸最大的失誤,就是港人的公民教育與國家認同教育做得很失敗。當然,類似李嘉誠這樣的老牌掮客,殖民化思維已經進入骨髓,想改也難。

然而,現實的打臉來得太快,正因爲太直接,才讓李嘉誠們無法對自己的行爲自圓其說。因爲,歐美的資本家都很聽自己國家的話,無論是英偉達,英特爾這樣的公司,又或者阿斯麥這樣歐洲公司,他們政府讓他們做什麼,他們都乖乖地執行。哪怕是在中國經營的公司或商店,美國政府要求他們不要使用新疆產的棉花,他們居然也在中國就地執行。美西方資本在執行本國或美國的政令,早已示範在先。在這種情況下,李嘉誠的港口交易,在國家勸說,香港媒體勸說,還有一些友人勸說之際,仍然偷偷地與美國有關資本達成交易協議,性質就惡劣了。李嘉誠垂垂老矣,他的兒子也老大不小,但他的孫子輩都還小,還有很大的路要走。可以預見,李家父子如此的行爲,必將禍延孫輩。華人資本的背後,如果脫離了祖國的保護,凶多吉少。卿本無罪,懷璧其罪,太多的財富,會招來意想不到的人和事。

香港迴歸快三十年了,這二十多年,應該是香港蹉跎的二十多年,他沒有和大陸同步發展,他一直在內耗,白白地浪費了香港的區位優勢和先天優勢。要不是大陸的實力實現了超越,並從實力出發漸漸掌握了香港的話語權,估計香港今天仍然處於嚴重的內耗之中。這是大陸解決臺灣問題必須要考量的重要事項。現在,香港已經從前幾年的內耗之中漸漸復甦,恰好又趕上特朗普重新執政,冥冥之中似乎迎來難得的機遇期。李嘉誠們走了也好,給新人騰出機會,也給內地資本騰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