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學遇上療愈芳香!114年後山文學推廣活動徵件起跑 新秀獎金15萬元
▲114年後山文學推廣活動徵件起跑 。(圖/國立臺東美學館提供,下同)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的「後山文學獎」徵件開跑!第一場文學創作推廣講座已走進花蓮高中校園,邀請112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主鄭育慧擔任講師,出席者也包括了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徐敍國館長、花蓮高中圖書館主任黃科贏、111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主陳昱文,衆人帶領約30位學生以身體書寫,展開一場獨特的感官寫作之旅,傳達文學不再只是理性思考,更是一種全身心的感知與表達。
臺東生活美學館表示,後山文學獎的宗旨是強調文學創作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種與土地、生活深度連結的方式,此次由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畢業的鄭育慧以芳療師的專業背景帶着文學底蘊,運用精油香氣作爲媒介,結合瑜珈呼吸法,引導學生放鬆身心,進一步將感知轉化爲創作能量。
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鄭育慧以溫柔聲線分享着在偏鄉與長者安寧工作中的經歷和體悟,並談及面對親人離世時的感受,說明如何將這些生命的短暫與無常,轉化爲創作的養分。她引用作家瑪格莉特‧愛特伍《與死者協商》一書中的一段話「寫作可以獲得什麼?財寶、知識、與邪惡怪獸作戰的機會、你所愛並失去的人」,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將日常感受轉化爲寫作靈感。
▲112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主鄭育慧。
經由鄭育慧的引導,學生們透過氣味與感官體驗,將感受轉化爲文字,更延伸思考了關於安寧治療與死亡等議題,透過文字進行深入的書寫與表達,並現場分享剛完成的創作與寫作概念,從彼此的故事中感受到文學的多元樣貌與情感共鳴。在場學生中,去年後山文學獎高中職組散文類首獎得主善喜.歐海,也分享了自己對於生死議題的想法。
美學館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拓展學生們對文學的感受方式,更讓創作與地方連結得更深;透過氣味作爲橋樑,學會用更多感官看世界、寫人生,讓文學真正走入生活、走進人心,也是「後山文學獎」持續推廣寫作的初衷。
114年後山文學獎收件期間至8月4日止,今年首度將往年「國、高中職組」合併爲「青春組」,且爲鼓勵更多學生踊躍投稿參賽,前100名青春組投稿者將贈送面額100元超商商品卡;同時也將於7月在池上地區辦理「後山文學營」,邀請花東地區在地作家進行創作教學與指導,並進行文學走讀與文化體驗,名額30名。
另外,爲鼓勵更多喜愛兒童文學者投入創作,今年社會組徵件文類也新增「兒童文學—牀邊故事」。美學館說明,牀邊故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珍貴記憶,不僅是故事的傳遞,更是情感和價值觀的溝通,併成爲孩子們心中永恆的寶藏,希望通過這一新增的文類,不僅提升兒童文學的整體質量,也能爲創作者提供具挑戰性與創意發揮的空間。
美學館表示,爲鼓勵爲了鼓勵文壇寫作新秀,凡未曾正式出版紙本圖書,且出生或居住於花東者,可透過散文、小說、新詩等文體投稿「114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創作主題不限,將選出優選2名,提供新臺幣15萬元獎金作爲出版經費,收件期間至6月30日止。歡迎各界喜愛文學的朋友,一起加入筆耕的行列、用文字形塑後山獨特的人文風情。活動訊息請留意後山文學獎 Facebook 粉絲頁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官網查詢,亦可洽詢後山文學獎徵件小組,聯繫電話(06) 2632155分機25。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徐敍國館長鼓勵現場學生投稿後山文學獎「青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