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泡沫?AI新創估值狂飆 創投集中押寶這10家公司

OpenAI三年前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驚豔全球,掀起的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至今方興未艾。路透

短短一年來,至今仍在虧錢營運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估值已飆升將近1兆美元,這種空前壯觀的增幅激起AI泡沫化疑慮。專家表示,AI的確是泡沫,不過應該是「好」泡沫,長期而言對經濟有益,只是一些押錯寶的創業投資人可能落得血本無歸。

顯然是泡沫:10家AI新創估值一年就激增1兆美元

美國創投資本家今年來合計已在AI產業投資1,610億美元,大部分集中注入10家新創公司:OpenAI、Anthropic、xAI、Perplexity、Anysphere、Scale AI、Safe Superintelligence、Thinking Machines Lab、Figure AI,以及Databricks。據估計,錢潮涌入已把這十家新創公司估值合計推升將近1兆美元。

創投資本公司General Catalyst執行長Hemant Taneja說:「這當然是泡沫。」但他接着說:「泡沫是好的。泡沫讓資本與人才在這股新趨勢中匯流,那會導致一些人遭到痛宰,但也會創造出一些歷久不衰的新企業來改變這個世界。」

科技業總是會經歷景氣榮枯循環,2000年達康泡沫化消滅了不計其數的第一代網路公司,讓創投業者血本無歸。相形之下,當前這波AI投資狂潮規模更巨大。

2000年,創投業者在網路公司投資大約105億美元(經通膨調整則約莫200億美元)。但他們光是在2021全年就砸了1,350億美元投資「軟體即服務」新創,今年在AI公司押注的資金更遠超過2,000億美元。

投資人看好AI技術將開啓衆多規模數兆美元的新市場,從自動化軟體工程到AI陪伴服務,無所不包。Bessemer創業投資人Sameer Dholakia形容,AI技術「讓各行各業都加了一個0」,意指市場規模呈十倍成長。

這些年輕企業成長有多快?一位矽谷資深創投專家指出,年度經常性收入約500萬美元的新創公司,此刻正尋求超過5億美元的估值。把剛起步新公司的身價估爲盈餘的100倍甚至更多,這比2021年的情況還離譜。

他說:「即使在零利率政策(ZIRP)顛峰期間,這樣的估值也達到2.5億至3億美元之譜...市場好像把這些公司全都當成出類拔萃的企業來投資。但通常結果並非如此。」

創投大舉押注OpenAI  不成功便成仁

創投公司通常的想法是:大多數押注都賠錢,但押寶的公司總有一、兩家會勝出,獲利將數倍於其他新創賠掉的錢。

大舉投資AI的Salesforce執行長Marc Benioff說:「必有傷亡,一如往常,這在科技產業是常態。」據他估計,所有AI投資當中,1兆美元可能一去不回,但AI技術終會帶來十倍於此數的新價值。他說:「打造偉大技術的方法,據我們所知只有一種,就是把儘可能多的東西都砸向牆壁,看看哪個黏得住,然後就聚焦於贏家。」

Coatue投資管理公司合夥人Lucas Swisher打比方說,此刻的AI產業好比「網際網路1.0」,到最後只有一小撮公司勝出,例如Google和Meta,成長超快並囊括大部分市佔。他說:「在目前這一波,我們只看重些許公司,他們是黑洞,把一切都吸進去。但這回或許有15家公司,而不是5家。」他押寶OpenAI、Databricks和SpaceX。

然而,諸如OpenAI這些私人新創影響力日增,萬一押注失敗,掀起骨牌效應,可能帶給公開市場更大的風險。

近幾周來,超微(AMD)、輝達(Nvidia)、博通(Broadcom)和甲骨文(Oracle)都與OpenAI簽訂算力供應合約,股價紛紛大漲。但這家虧損沉重的新創公司有無能力支付如此鉅額的費用?此問題若是遲遲無解,股價漲幅恐會回吐並拖垮股市。

以年化基礎計算,OpenAI營收達130億美元,對一家新創而言成長速度之快,前所未見。但OpenAI等新創公司必須與Meta、Google等財力雄厚的科技巨人競爭,意味獲利之路可能比前幾代新創還要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