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輪椅舞者在翹翹板上共舞 滯留島舞蹈劇場推共融新作「永動城市」
滯留島舞蹈劇場新作「永動城市:未竟篇章」,透過舞者與翹翹板的互動,描繪在高科技與極端失衡的社會中,人與人如何彼此倚靠與拉扯,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失衡與牽制。圖/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
舞臺中央設置6公尺長的巨型翹翹板裝置,6名舞者包含2名輪椅舞者,在忽上忽下的翹翹板上努力保持平衡、奮力向上。這是滯留島舞蹈劇場的新作「永動城市:未竟篇章」,透過舞者與翹翹板的互動,描繪在高科技與極端失衡的社會中,人與人如何彼此倚靠與拉扯,個體與社會之間如何失衡與牽制。背景音樂則以電子音、絃樂與實驗聲景構成,象徵民主社會中多聲線共存的複雜結構。
滯留島舞蹈劇場由編舞家張忠安於 2010 年在屏東創立,是少數駐地於臺灣非首都區域,卻能持續拓展國際舞臺的專業舞團。張忠安17歲時因眼疾多次手術後右眼失明,被迫離開北藝大舞蹈系,回到資源相對有限的南臺灣。
然而,他未曾放棄舞蹈,持續以編舞與身體語彙作爲思想與世界溝通的方式。「滯留島」名字便源自他希望讓南部人才能「滯留」在家鄉發展的願景,提供舞者合作與實驗的平臺。
張忠安體認社會資源分配與文化主流對障礙者的排斥,因此致力推動共融舞蹈與文化平權。其作品多取材於日常,挑戰既有美學,並透過公共參與、藝術創作與節慶活動,提升社會對共融與無障礙的關注。劇團曾受邀於美國舞蹈節(ADF)、雅各布之枕舞蹈節、愛丁堡藝穗節、伊斯坦堡藝穗節、法國亞維儂 OFF、美國國務院 Center Stage 計劃,以及韓國國際無障礙舞蹈節等國際舞臺。
「永動城市」由國際製作人蕭淑琳發起,由張忠安及方士允主導創作,邀請美國知名障礙藝術家 Alice Sheppard 擔任共融顧問與協作編舞。
聲音設計則由美籍亞裔身障音樂人ONIKHO領銜,參與現場演出與聲響技術開發,攜手發展出一套融合舞蹈、科技與聲音的共融實驗結構。
作品凝聚來自臺灣與加州的多元身體創作者,透過共創過程探索技術、形式與內容的可行性。預計2026年發展爲完整長度作品,並赴紐約進行駐地創作與國際巡演。
「當資本主導一切、資源枯竭、生命失去能動性時,人類還剩下什麼?」張忠安表示,「永動之城」從多元身體經驗出發,迴應當代社會中關於權力、資源與支持結構的複雜性。不同能力的舞者們將與大型動能道具互動,透過身體與之連結並進行對話,觀衆將看到具有障礙的舞者與其他舞者一樣,自如地表達自我。
「永動之城」的無障礙不只臺上,臺下同步實踐「無障礙觀演流程模型」。劇團透過多感官導引、空間動線規畫與前臺服務訓練等策略,提升障礙觀衆的參與。票價設有青年席位、早鳥票與身障優惠等多元票種,力求建立真正共融的觀演環境,讓不同背景與身體狀態的觀衆都能參與並理解作品內涵。
●「永動之城」將於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9月19日至21日)與臺江文化中心臺江劇場(9月27日至28日)演出5場。詳細資訊可上網查詢: https://reurl.cc/7VL9OD
滯留島舞蹈劇場新作「永動城市:未竟篇章」,透過舞者與翹翹板的互動,描繪在高科技與極端失衡的社會中,人與人如何彼此倚靠與拉扯,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失衡與牽制。圖/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
滯留島舞蹈劇場新作「永動城市:未竟篇章」,透過舞者與翹翹板的互動,描繪在高科技與極端失衡的社會中,人與人如何彼此倚靠與拉扯,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失衡與牽制。圖/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
滯留島舞蹈劇場新作「永動城市:未竟篇章」,透過舞者與翹翹板的互動,描繪在高科技與極端失衡的社會中,人與人如何彼此倚靠與拉扯,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失衡與牽制。圖/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
滯留島舞蹈劇場新作「永動城市:未竟篇章」,透過舞者與翹翹板的互動,描繪在高科技與極端失衡的社會中,人與人如何彼此倚靠與拉扯,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失衡與牽制。圖/滯留島舞蹈劇場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