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價成地緣政治恐慌指標

在貨幣貶值、美元波動、抗通膨或全球金融動盪時,投資者多會轉向黃金來保值。圖爲黃金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銀行家》第184期 川普百日豪賭 撞擊金融經濟板塊(臺灣金融研訓院)

金價已處高位,避險成本增加,如今隱含更多的是全球政經局勢的動盪與糾結。

佈列頓森林體系結束後,美元與金價脫鉤的年代正式到來,這不僅給予各國貨幣政策更寬廣的運用,也讓黃金從貨幣儲備工具升格成爲匯率最佳避險工具,無論是在貨幣貶值、美元波動、抗通膨或全球金融動盪時,投資者多會轉向黃金來保值。因此,黃金在2020年以前,和美國10年期公債價格呈現明顯的正比,是名副其實的避險操作,但2020年後,債券價格自高點價格下跌甚多,至今,黃金卻仍呈現大多頭氣勢,兩者出現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走勢反差,特別是在川普上臺之後,金價又再度衝向歷史新高。

關於對抗通膨,如果我們改用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對照,黃金價格亦呈現正向走勢,1980年代初的通膨問題嚴峻,黃金亦迎來上漲,但有兩次異常,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CPI陷入通縮疑慮,黃金價格卻開始飆升,之後仍迴歸正常;但在2022年聯準會開始縮表之後,CPI逐步走低,金價卻再度飆升,其反向差距遠遠勝於08年金融危機。

從各種歷史數據來看,不難理解金價與總體經濟之間合理的避險連結,但2020年後卻是個特殊的年份,黃金似乎已經跳脫避險的思維,準確一點來說,金價反映的可能不再是市場金融避險供需,更多的是全球政經局勢動盪的迴避。

2022年2月烏俄戰爭爆發時,正值美國結束量化寬鬆(QE)進入升息循環,美元指數走強,並且在聯準會(Fed)堅決抵抗通膨帶領下,金價向下修正了一小段,當時市場一方面擔心戰爭帶來的全球通膨將難以控制;另一方面,全球主要股市進入短暫熊市,金價在當年第三季便很迅速地反彈回原價位,並取得強力支撐,即使後續Fed將基準利率升息至5%,金價再也無動於衷。

可惜禍不單行,隔年10月以巴衝突再度點火黃金價格,而這次的戰爭直接挑動石油這敏感神經,導致Fed原先的降息規劃,因市場對通膨高度擔憂而再度按兵不動,不僅如此,由於衝突持續擴大成中東地區的多國對抗,烏俄戰爭也持續未見和平跡象,即使美國、歐洲通膨持續獲得大幅改善,Fed也謹慎降息,理論上黃金價格應當回落,事實上,金價卻一飛沖天不再回頭。

比起考量匯率、利息等總經數字,金融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避險需求成爲顯學。確實,戰爭的不確定性會促使投資人將資金轉向黃金這類「硬資產」,尤其美中貿易戰以及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問題顯得更加複雜,不僅市場對於利用黃金來避險的情緒高漲,各國政府也大幅提升對持有黃金的需求,以因應隨時而來的政治動盪。

(全文請見《臺灣銀行家》184期;作者曾任行政院經貿事務幕僚)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