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忙內耗 比關稅可怕
賴清德總統在忙於推動罷免在野黨立委之餘,與赴美談判官員視訊會議,但談判內容仍未對外透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在七月九日關稅期限前,公佈兩批國家對等關稅稅率,十日再公佈第三波名單,臺灣至今尚不在公佈的名單之中。由於日本、南韓都被課廿五%關稅,並未降低,加上傳出臺灣可能放行美牛內臟及絞肉,關稅壓力加上食安,令臺灣各界非常不安。
賴清德總統在忙於推動罷免在野黨立委之餘,與赴美談判官員視訊會議,但談判內容仍未對外透露,我無從得知政府是否已經結合產學各界智慧知識投入,只能在此野人獻曝提出看法。
川普把關稅當作霸凌工具,在四月二日所謂「解放日」公佈對各國的對等關稅,造成各國股市大跌,美國的反應也很激烈,導致川普宣佈延後九十天。這種出爾反爾的態度,讓輿論開始忽視川普的恐嚇。這次又再恣意宣佈對各國關稅稅率,對股市的衝擊明顯減少,難道美國總統真的是紙老虎?
希望國人不要掉以輕心,要知道,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就是來自關稅壁壘,當各國都以提高關稅迴應對手國的關稅,將導致全球貿易萎縮,全體經濟衰退。這就是爲何二戰結束、英美推動「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乃至後來成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因,如今美國總統忘掉歷史,要重蹈一百年前的覆轍嗎?
如今的經濟結構與一百年前當然不同,最大的差別是貨幣制度已經脫離了金本位。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基本上是金本位國家的問題,最明顯的例子是當年的中華民國正值北閥成功,開創了在抗日戰爭前難得的經濟繁榮,原因之一就是當時中國的貨幣是銀本位,沒受到金本位拖累。
顯然現在各國央行有貨幣政策工具可以應付經濟衰退,但美國關稅的影響仍不能小看。首先,關稅將提高進口價格,或多或少會減少美國的進口需求。其次,由於各國的關稅稅率不同,所以各國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受關稅影響,勢必造成轉單以及產品與資源貿易的大洗牌,那時挑戰才真正開始。
美國課徵關稅的目的之一是讓生產迴歸美國,臺灣能承受輸美商品都移到美國製造?臺積電赴美與臺幣升值如果仍然不能換來低關稅,那麼臺灣對美出口產業還是要降低成本來因應,怎麼壓低成本?央行也許可以降利率,減少資本成本,可是幅度有限,那麼就要減工資或減少用人,不過這還不是結果。
臺灣過去成功創造經濟成長的策略是利用全球化,到成本較低的國家進行生產,或向價格低的國家採購,美國關稅造成的成本必須以擴大全球貿易與分工來因應,才能維持臺灣的經濟成長。
也許很多人認爲全球化已死,不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加科技進步仍是推動全世界經濟前進的力量。過去帶領經濟全球化的美國如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反全球化干擾,雖然改變了遊戲規則,但不會推翻全球市場,新的挑戰並不可怕,只怕當家主事的人鬼迷心竅,無視危機、忙於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