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洪水漫過萬科

幾乎一夜之間,苦盼甘霖的房地產行業:水!來!了!

而最大的寵兒是萬科:

中國銀行爲萬科提供1000億意向性授信;

交通銀行爲萬科提供1000億意向性授信;

工商銀行爲萬科等12家房企提供總額約6550億的意向性融資;

農業銀行與萬科等5家房企簽署銀企戰略協議,具體金額未披露;

建設銀行與萬科等8家房企簽署合作協議,具體金額未披露;

郵儲銀行爲萬科等5家企業提供意向性授信2800億;

就是說,6家國有大行,已經全部給萬科提供了意向性授信。幾乎一夜之間,萬科成了國有大行爭相爭搶的香餑餑!

刨開沒有披露具體金額的農行和建行這兩大行的授信額度,萬科已從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共計獲得3000億意向性授信。

而在數日前,萬科還剛剛發了公告,準備新增不超過人民幣500億元發行直接債務融資。

據2022年11月24日的一篇報道說,萬科已經獲得的授信總額爲4909.91億元 ,如果再算上上面的500億元,理論上萬科將能獲得的現金流能達到5400億元以上。

觀察這一輪銀行授信的流向,除了萬科成爲最大受益者之外,其他幾家受益民營房企主要集中在龍湖、金地、碧桂園、美的置業、 合生創展、濱江等幾家。

其中,碧桂園的鉅額債務如泰山壓頂,資金鍊緊繃,雖然算不上優質,但這次獲得的意向性授信額度大概僅次於萬科,已經超過1500億 。

畢竟,在當前這個節骨眼上,碧桂園這個龐然大物已經成爲民營房企的風向標。而且恆大倒下後留下的爛尾樓已經令人焦頭爛額,保交樓任務和代價都極其艱鉅。因此絕不能讓碧桂園再步恆大後塵。所以,這次超大力度輸血碧桂園,我相信各方是有共識的:

碧桂園必須救。

然而,那些已經爆過雷的民營房企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除了恆大,泰禾、中南建設、世貿、中樑控股、華夏幸福、佳兆業等很多民營房企目前還都沒出現在這次大行的授信名單之中。 在保交樓的使命結束之後,它們其中很多要面臨的結局可能是:

要麼成功實現債務重組;

要麼被併購;

要麼清盤後徹底退出房地產市場。

正如一首詩中所說的那樣: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其中,中樑控股的命可是真苦。不但沒能等來銀行的甘霖雨露,反而還遭遇銀行的清盤呈請。

幾乎就在國有大行們向萬科等房企集中大放水的同一時間,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卻因爲中樑控股未能償還一筆今年5月份到期的1865萬美元票據 ,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交呈請:

中樑控股,不能還錢的話,那就清盤吧。

本輪債務危機爆發後,中樑控股董事長楊劍一直焦頭爛額,但畢竟也在拼命還債。從今年開年到9月底,中樑控股的有息債務總額已經從402億人民幣降到了285.8億人民幣。九個月時間,還了117億的債,在今年這樣的市況下:

真心不易。

但如今,卻因爲沒能還掉建行亞洲這筆區區1865萬美元的債務,被建行亞洲要求清盤,一分錢壓倒英雄漢,楊劍這條漢子會不會哭?

再說回萬科。其實,說起這輪房地產危機中的表現,包括南財社在內的很多人,會送給以鬱亮爲首的萬科團隊兩個字:差評。

4年前的萬科秋季大會,在行業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候,鬱亮首先喊出了 “ 活下去!” ,沒曾想,萬科自己卻玩出了 “向左打燈 ,往右拐頭 ” 的把戲,絲毫沒有剎車的意思。

2018年,鬱亮在業內率先喊出“活下去”的時候,當年萬科斥資1316億元拿地。此後的3年間,這一數字分別是:1610億、1349億元、1401億。

去年7月,萬科因爲在佛山跳價搶地,引發競爭對手中海、保利的不滿,被“告 ”了佛山市自然資源局。

2021年年報,萬科淨利潤陡降45.7%,近乎腰斬。這時才猛踩剎車,已然晚了,鬱亮徹底慌的一逼。在業績大會上又是檢討又是道歉,被萬科的投資人一頓痛罵。原來所謂的 “一哥 ” ,從洞察力到執行力,如此糟心。

我相信,直到這幾天國有大行集中輸血大放水,鬱亮才真正有底氣挺起腰桿說萬科能 “ 活下去 ” 。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爲老王多少年給鬱亮打下的家底厚實,萬科能否撐到今天,還真要打一個問號。

現在,幾千億的授信在手,這筆錢往哪花?再來一次 “買買買 ” ? 鬱亮,這次真的想好了嗎 ?三年之後,鬱亮又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你對萬科和鬱亮的業績表現怎麼看? 歡迎互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