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打之年 長安以何再“長安”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月1日報道
12月29日,2025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在山城重慶舉行,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恰逢長安造車40週年。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長安40年的造車路,那就是從篳路藍縷走到了波瀾壯闊。
長安,從一家“無人、無錢、無技術”的小型軍工企業出發,到今天行銷全球,從弱到強,從強到尖,從一窮二白走到了技術領先。
來時荊棘滿地,再看已花開遍野。長安汽車的來時路,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縮影,但越是鮮花着錦的時刻,越需要居安思危。
正如活動現場,用戶的靈魂一問:“長安已經造車40年,還能生存發展多久?”
換句話說,在未來,長安汽車憑何一路“長安”?
我想活動現場被長安人多次唱起的那首《長安之歌》裡或許早已寫好了答案。
“戰以止戰,兵以弭兵,正義的劍是爲保衛和平”。
長安的戰場雖然沒有硝煙,卻不能沒有開疆拓土的利劍,長安,其實早已長劍在手。
那就是隨時代脈搏而動,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開闢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造車40年,歷經無數次技術轉型與市場挑戰的長安,如今,決心聚焦數智新汽車,來到了全面躍遷之年。
四十而已,此刻,站在汽車產業百年不遇大變局十字路口上的長安,依然身懷熱愛與理想,正是當打之年!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長安汽車三次創業,始終,從人民用車需求出發,緊扣時代脈搏。
故事起點是1984年,長安汽車響應國家“軍轉民”的號召,以滿足當時生產生活需求的微車入局,開啓了第一次創業;
進入21世紀(參數丨圖片),中國汽車消費市場進入“井噴時代”,基於對老百姓對家庭轎車的需求呈爆發趨勢的精準把握,打造主流乘用車自主品牌轉型,推出逸動、CS系列等“現象級”爆款,開啓了第二次創業;
2017年,率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全力推進新能源和智能化落地,開啓了第三次創業,也就是創新創業計劃。
三次創業,每次創業既是自我革命,又是一次自主創新之旅,在此過程中,長安不斷修煉內功,研發體系有了質的飛躍。
“再窮不能窮研發!勒緊褲腰帶也要搞研發”。
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長安每年堅持將銷售收入的5%費用投入研發,並且其中10%作前瞻性技術研究。
在此基礎上,長安打造出行業領先的研發流程體系和試驗驗證體系,不僅在造型、工程化設計、底盤、發動機等各個領域大有突破,還將觸角伸向國外,在意大利都靈,探索建立國際化研發基地,至今已形成“六國十地”開放共享、全球24小時不間斷的研發格局。
所有的這些技術積累,在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新創業”中厚積薄發。在確立了數智新汽車的終極方向之後,長安汽車大刀闊斧的開啓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進擊之路。
先後發佈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構建起阿維塔、深藍、長安啓源三大數智新能源品牌,成立先進電池研究院,投資太藍新能源,自主打造SDA平臺,佈局固態電池和智能化產業,形成純電、插電、增程等多動力產品譜系,從曾經的模仿到超越,到完成多品牌,多技術路線佈局。
當前,長安汽車共有16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中心、17家科技公司、180個實驗室,涵蓋近3萬個國際/國家/企標實驗項目,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提供技術、平臺,率先開啓從技術引進到技術輸出的反向合資合作新時代。
2024年,汽車行業競爭空前激烈,隨着智能化下半場的到來,殘酷的淘汰賽日益白熱化。
保持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態勢的長安汽車,逆勢而上,成績斐然。王俊宣佈:
全年預計銷量268.3萬輛,同比增長5.1%,其中,自主品牌銷量223.1萬輛,同比增長6.3%;新能源銷量73.3萬輛,同比增長52.4%;海外銷量53萬輛,同比增長47.9%。
品牌銷量方面,阿維塔連續3個月銷量破萬,深藍汽車用時27個月便達成30萬輛銷量目標,長安啓源1週年銷量突破15萬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1月,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首破10萬輛,同比增長98.4%,這是長安造車的又一個里程碑式,意味着其新能源產品年銷量,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未來,加入“百萬俱樂部”,也指日可待。
這些豐厚的“回報”,是長安汽車結構調整持續優化、經營質量不斷提升的必然結果,從中,也可看出長安戰略轉型路徑更加明確,具體表現爲三大特徵:
首先是戰略佈局基本落地。第三次創業以來,長安與全球合作伙伴用了7年時間,深入推進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計劃,在產業佈局、區域佈局、能力佈局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長安迭代智慧新藍鯨3.0,中央環網架構SDA量產上車,自主打造了天樞大模型和多模態AI座艙等,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也已經在路上。
特徵二結構優化基本實現。2024年長安汽車市場、收入、收益結構持續向好,其中,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52.4%,超出行業16.5個百分點。自主新能源滲透率達35.4%,近三年實現連續翻番式增長。同時新能源收入佔比達25%,海外收入佔比23%,均有顯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長安自主板塊收益支柱作用仍然顯著。
特徵三生產經營步入快速增長通道。首先,成長性穩步提升,燃油車年銷量保持百萬輛以上,新能源邁上連續月銷10萬輛新臺階;其次,盈利性穩中有進,2024年是長安汽車現金流近年來最好,現金儲備接近1000個億;最後,創新性穩進拓新,2024年共推出19款新能源產品,近三年平均每年新推出6款。
這不難看出,長安汽車向數智化轉型之後取得長足進步。
在2021年的長安首屆科技生態大會上,長安在行業內首次發佈“新汽車 新生態”戰略和SDA架構概念,經過三年的佈局,長安已經在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構建起了核心競爭優勢,體系能力獲得極大提升。
面向2025年,王俊表示,長安汽車預計銷量將超過300萬輛,市佔率升至9.4%;預計2025年長安汽車採購額將達到1487億元,同比增長8.9%。
此外,2025年長安汽車還將全面HEV化燃油車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將全力確保13款新能源新品上市,已知重磅車型有阿維塔06、深藍S09、啓源C798等,諸多全新產品將持續投入增長中的細分市場。
據悉,明年產品結構還將繼續優化,預計2025年燃油車:新能源=4:6,新能源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而且長安還定下了2025年實現自主新能源銷量100萬輛的新目標,由此可見長安汽車在數智化轉型道路上的堅定決心。
“新能源只是序章,數智新汽車纔是未來”。朱華榮如此說到。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數智新汽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成爲鏈接多元生活方式、重塑未來出行與產業形態的重要一環。
朱華榮用一組數字來闡釋長安2025的新計劃,也就是“3311”任務目標,即總銷量300萬輛、收入3000億元、新能源100萬輛、海外100萬輛。
今年,長安汽車總銷量約爲268萬輛,也就意味着2025年,長安將在今年的基礎上再增30餘萬輛銷量,那麼這個目標將如何實現?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投入更多的產品,開拓更大的市場,拓展更多的用戶羣體。
因此2025年長安將實行六大關鍵行動,總體策略總結爲“擴規模、強海外、優結構、增收益、立品牌、提效率”。
具體的說:行動一:共同開拓全球市場,全面HEV化燃油車產品。行動二:全面加強海外合作,圍繞產品“研產供銷運”和用戶“買賣用修”全價值鏈協同出海;行動三:持續優化供給結構;行動四:鞏固提升經營質量,促進產品盈利和持續收益;行動五:做大做強品牌勢能,深入推進客戶服務“一號工程”;行動六:提升營銷交付效能,持續推進“千家萬點”渠道建設。
“無海外不長安、無基地不海外”。
2025年,除了將上市13款新能源產品之外,長安還要加速出海,將深入佈局東南亞、中南美、中東非等區域市場,在以上市場導入8款產品。
此外,通過全價值鏈協同出海,降低成本,共同提升海外運營體系和本地化能力水平,2025年,將在海外新建經營主體8個、物流節點16個、28條線路、渠道觸點550+個。
同時,還將在海外打造DEEPAL、AVATR等全球化品牌,策劃歐洲品牌發佈會等品牌活動,讓更多用戶瞭解、知曉長安。
基於此,長安2025,新能源實現100萬銷量,海外實現100萬銷量目標,也將更有底氣。
最終,長安要通“2345”行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完成“13335”戰略佈局,即1個創新創業計劃;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3個子計劃;長安、深藍、阿維塔3大品牌;引力、啓源、凱程3大序列;歐洲、中東非、中南美、東南亞、獨聯體5大海外佈局,最終成爲世界一流汽車品牌。
未來5年,長安還將面向全球推出六座中大型SUV、MPV等50款全新數智產品。堅定不移打造全球化大單品,打造5款以上30萬臺級產品,到2030年,總體銷量500萬輛,新能源銷量350萬輛,海外銷量佔比30%。
提到汽車產業,朱華榮講到:凡製造強國必是汽車強國,凡汽車強國必是經濟強國。但未來,凡汽車強國必定是科技創新強國,而這個產業的未來一定是偉大的科技產業。
未來,新能源、數智化技術應用將重塑汽車產業格局,隨着汽車屬性的變化,也必將給我們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生態帶來新的機遇。從當前競爭態勢看,競爭淘汰賽加速,馬太效應愈發凸顯,未來還將呈現大集團多品牌共存共贏、極少數品牌贏者通吃的局面,汽車產業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參與者要有長期主義心態,長安,也要“敢創新、敢擔當”,繼續夯實技術底蘊,以前瞻的市場洞察與精準的策略佈局,積極的品牌建設以及完善的服務體系,爲中國成爲汽車強國繼續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