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說“你真的「紐約」”......
說到紐約,你腦海裡會蹦出來哪些關鍵詞?是老友記裡MOnica和Rachel在west village的公寓場景,慾望都市Carrie的公寓,甜茶的《紐約的一個下雨天》,赫本的《蒂芙尼的早餐》,《破產姐妹》還是《聞香識女人》呢?當有人說你很紐約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說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
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
微信號:Panopath_liuxue
每一個生活在紐約的人,對這個城市都又愛又恨。
喜歡紐約的人,喜歡它的都市、時尚、便利、多樣化文化、金融中心,對它充滿幻想;而不喜歡它的原因也可能是它稅高、房價高,紐約人比較專注自己對他人相對冷漠,整個城市髒亂差,滿街的蟑螂老鼠,治安不好等等......
有人說:“紐約不是永遠的,它只屬於還在最好的年紀闖蕩的年輕人,可以一大早通勤擠地鐵上班,也可以熬夜通宵玩桌遊泡bar。但凡到組建家庭那一步,就會去周邊城市尋求更穩定的發展,並不太可能成爲自己的停留之地。
那麼,當別人說你很“紐約”可以延伸爲哪幾種意思?
說明TA認爲你有一顆極強的心臟
衆所周知生活在紐約和生活在gun戰區沒區別(不是)
每天都在想:“Am I going to die today?”
長居紐約的人基本都會變得越來越“淡”——就算遇到什麼事情,也慢慢學會淡淡接受,生死之外都是小事。
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紐約人是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因爲聰明的、瘋的、傻的、不同人種文化的、有錢的或者homeless的,你都會見到。
什麼?路上突然跑出來一個巨大老鼠?
少見多怪!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紐約滿地鐵站和公園隨處可見在溜達的鼠鼠.....
(鼠鼠我呀,在紐約生活的不要太快樂)
說明沒人比你更懂「防身」
You know,大家早已接受紐約警察♀️就是走形式般的存在。
Homeless罵幾句什麼的大家大部分都選擇不理會,不會想着要報警,因爲NYPD也懶得管他們......
認識紐約,只需要一天。它就會讓你明白這裡十個人裡面起碼三四個人都不太正常,大聲自言自語、隨地大小便、搭訕、歧視、被盯着等等行爲在紐約地鐵和街上都太常見了。
你完全無法想象這些人都能幹出什麼樣的事情️
比如這種在其他地方一輩子可能只有0.1%概率遇到的事情,在紐約每年好幾次的離譜事件。
或者這種被homeless在線選人發瘋。
(source:小紅書@紐約在逃藥片)
所以很多人包裡都會隨身放一個防身的東西,比如pepper spray。但是遇到緊急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如果實在跑不掉,再想辦法用防身工具保護自己,或者利用消防鈴聲等設施尋求幫助。
說實話,感覺在紐約生活過的人,安全敏感度會比其他地方的人要高很多。時間久了能第一時間感受出路人的氣場,到底正不正常還是下一秒就要發瘋的狀態。
不過,對於亞女比較好的一點是——NYPD往往比我們的警惕性還要高……他們是真的有點怕亞女在上城出事。
有一次我去上城找朋友,站在地鐵口正在等Google map的指針轉向,一個NYPD巨大的黑大姐迅速來到我身邊,問我來上城幹什麼,這不是你該自己來的地方,你去哪我送你(合理懷疑她是不是覺得我是未成年啊),但這警覺性不得不讓我懷疑這個街區剛剛發生了什麼?!
說明你身體強健,每天平均一萬步
在紐約,出一趟門通勤至少也是一個多小時往上走。
住在市中心的人當然是少數,因爲真的住不起啊......在紐約島上住最小的studio還不如住在中部朋友的900刀2b2b客廳大......別對比,心臟會受不了。
如果遇到開學季前租房,房價還得漲好幾百到一千左右。但凡稍微住遠一點點,每天上學或者上班就是要了不鍛鍊人的命......
所以要麼選擇昂貴房租,要麼選擇遠一些的通勤。
“我住在紐約”
實際上可以延伸爲=我住在path通勤一個半小時NJ
(emmm,怎麼能不算住在紐約呢)
這麼看來紐約可以算便捷,因爲到處都有超市、咖啡廳、逛街的地方和地鐵。但同時大家又只能選擇坐地鐵轉車+步行,或者自己花錢買車,另外每個月花五六百刀買保險,幾百刀買公寓停車車位......
長期下來,就算不去健身房咱們也四捨五入等於每天在健身房競走和爬梯一個多小時了。
(內涵一句:LA人比不了一點!)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在紐約街上走的路人(除開vistor),基本都還是偏瘦的,因爲大家平時起碼有一定的運動量。
但是加州的居民過度肥胖是常態,大家甚至不用下車買食物,坐在車上drive thru等着食物遞到手上然後在車上開吃就完事了......很多外國人的一天運動量甚至就在上下車以及停車場的距離。除非你有gym鍛鍊的習慣,不然很難有健康習慣。
另外紐約人的走路速度可謂是超級快,如果是美西或者中部的人來這裡玩,一定累的夠嗆。就是感覺大家都很忙,不知道在忙什麼。
說明你可能“戀愛很難”
在紐約,不管有沒有對象,談戀愛都不容易。
對於有對象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快節奏並且壓力大的城市,相處彷彿開了加速度(確定關係,認定關係或者分手),因爲有太多現實問題需要考慮了。
如果在一起,那要住在一起嗎?住在一起的話,頻繁產生矛盾磨合不好怎麼辦?分手到底誰搬走?(反正我不走)
如果不住在一起,兩邊都負擔着房租,並且見面通勤也很麻煩,有距離感怎麼辦?
畢業或者opt H1B到期後,兩個人何去何從?留在紐約還是去波士頓、西雅圖、加州這樣的地方穩定發展?亦或是繼續留在紐約,埋頭一起找工作?還是一起埋頭找不到??
對於沒有對象的,在這裡找一個合適的人就更是難上加難。
Tinder、CMB或者咖啡廳的date含渣量可以說是99.9%……,想認真發展的對象基本沒有。殺豬盤和隱瞞自己有n個對象的男生女生一抓一大把,完全靠賭。而且真心想找對象的朋友們,可能都會被一秒左滑(好的誰不看臉呢)
所以在這裡,愛情更不屬於必需品。
說明你可能有極強抗凍能力
紐約的冬天,懂得都懂。
下雪的紐約確實也很浪漫,看看燈,看看雪,吃吃火鍋,100分的小幸福。
然而基本零度上下的天氣,寒風刺骨,就算到了春天也和冬天沒區別,基本4點開始天就全黑了,感覺一天還沒怎麼開始就結束了,日照時間短,對於喜晴的人來說太難受了。
而且沒暖氣,能懂嗎?對於俺們東北來的留子來說,生不如死了。而且下雪後路面會變得異常的髒,好好好太冷了清潔工也懶於打掃了...
所以我想問問,NewYorker會有人在冬天穿白色羽絨服嗎?會嗎?反正我是不會的...一穿一個不吱聲...
多倫多網友發言了:“那你可以來多倫多看看,更抑鬱更無聊。”
好吧,惺惺相惜!冬天比慘應該沒人比得過你們了。
說明你習慣了厚臉皮
生活在紐約的必備技能就是——厚臉皮。
以前自己嗤之以鼻,覺得這是homeless才做,自己肯定不會做的事情,現在做的比誰都自然。
比如:進出地鐵走emergency或者逃票不tap,be like:這怎麼不行呢?白撿的便宜不要?慈禧付的不算付?
再比如:紐約過馬路是完全不需要看紅綠燈的,只需要看有沒有急速過來的車就行了,沒有的話就不急不忙的過馬路,就算後面來的車再怎麼嗶你,你都假裝帶耳機聽不見。
因爲在紐約,真的沒人遵守交通規則。
說明你真的會被迫成爲潔癖
紐約地鐵的髒是你無法想象的,「世界廁所」名副其實。
首先設施非常老舊,上個世紀的紐約地鐵是什麼樣,今天的紐約地鐵就是什麼樣。
(這裡感慨一句,坐國內地鐵的小夥伴就且行且珍惜,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國內地鐵站跟紐約地鐵相比簡直就是藝術館)
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維修各種line(但其實你也看不出維修出了什麼名堂),特別是path的線路一個不吱聲就是延遲半個小時。重要活動當天根本不敢卡點出門,必須要提前至少一個小時才保險。
(source:小紅書@紐約薯條俠)
室外溫度10度,地鐵站底下溫度30度。就是這麼誇張,下面又悶又臭又熱,簡直就像在烤箱裡一樣。就想問一句:紐約地鐵,你把我們熱死對你有什麼好處
大家問2042年是否能實現站內空調,網友回答:
太真實了,紐約地鐵是完全沒可能升級的。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在你熱的全身汗溼的下一秒,你進入車廂內又要被-10度冷氣吹的懷疑人生。New Yorker就要在這樣的冷熱交替下,每天通勤兩個小時。
雖然聽到這裡已經夠要命了,但你別急。和衛生相比,這已經是最不重要的問題了。
(source:小紅書@TT)
隨地大小便的尿騷味以及homeless到處睡和坐的凳子,都讓你養成下地鐵用免洗洗手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消毒洗手液洗手的習慣。
忍不了一點,一輩子沒聞過的味道都能在紐約聞到是真的。
世界就在你腳下
紐約人和遊客們天天在爭論:“真的有人喜歡紐約&居然有人不喜歡紐約?”
就是兩個非常極端的存在,喜歡的可以爲了喜歡的那部分包容紐約的髒亂差,不喜歡的人就覺得無異於人間地獄。
但是我們都不能否認,能在這裡生活並且適應下來的人真的很厲害。
越是繁榮的大都市,越能給到大家成長、獨立,與自己相處以及接觸不同文化的機會。
所以「紐約」也可以成爲一個形容詞 adj ,當有人說你很“紐約”的時候,或許在誇你勇敢,獨立和有趣。
如果你能接受紐約的這些部分,那麼就請盡情享受它帶給你的活力、機遇和驚喜吧。
本文系授權發佈,By 鷗醬,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微信號:Panopath_liuxue。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