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大教授說,溫飽之上,都是可選項……

來源:看天下實驗室

本文共2600字,閱讀約需7分鐘

請關注並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永不失聯繫

訪談節目《十三邀》海報,圖中爲林小英。

別成爲最好的,成爲唯一的。

撰文|和淵

編輯|沈佳音

《看天下》雜誌原創出品

和淵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生物學高級教師,曾經就讀於清華大學,博士師從於顏寧教授。著有《成爲學習高手》《成爲考試高手》等作品。

一次幹農活晚歸的夜裡,林小英看到一株映山紅長得像樹一樣高,寂靜無言,在黑夜中怒放。她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植物學家定義它是灌木,但誰說它必須得按預定的路線長?灌木也可以長成‘喬木’。”

後來,林小英成了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她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講了這段經歷,讓我深受觸動。

這些年,我看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但我看到很多人都陷入了既定的狹隘軌道。這些優秀的孩子,被囚禁在別人目光的牢籠中,逐漸變得平庸和功利。很多學生在學習裡找不到興趣,只是爲了要贏過其他同學,要贏得老師和家長欣賞的目光。優績主義強調競爭、強調傑出、強調不斷地精進,但是它對成功的定義太狹隘,標準太單一,讓人失去了太多的生命力。

有時候,出類拔萃的誘惑也是一種陷阱,讓每個人都陷入無休止的比較之中。這就造成了同質化的無效競爭。然而,如果不按照既定的規則、流程和時間線走,學生們又害怕與別人不一樣,害怕被大環境所淘汰。更可悲的是,按照既定的規則長大,這種觀念一開始也許是被灌輸的,然後一點點變成習慣。後來,當他們成爲既得利益者的時候,卻又變成了遊戲規則的捍衛者,因爲害怕自己辛苦掙得的一點點東西也會失去。

Tool、Player 和Shaper

這兩年,我也特別關心AI的發展。最近,Open AI發佈的ChatGPT o1模型具有超強的思考能力,回答問題的深度已經相當於博士水平。我們從小到大花了二十多年時間讀到大學,水平大概率不如ChatGPT o1。

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你可能還沒有感受到。

現在的學校可能與我們想象中的不同,它存在的意義更多的不是提供知識,而是一種身份證明、一個社交場所和一種情緒價值。知識完全可以在學校之外的任何地方學到。

林小英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的發言節選。(南柯一客 插畫)

世界首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認爲現行教育過於死板教條,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他創辦了根據個人能力和天賦進行個性化教學的Ad Astra學校,並推出了線上遊戲化、項目式教學的學習平臺Synthesis。孩子們可以與來自全球的同齡人組成隊友,通過大量討論、試錯和合作溝通,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校的圍牆正在逐步地被消解。

在杭州,我認識了一個1997年出生的小夥子。他本科並沒有上特別好的學校,高中還復讀了一年。但他對成績中下等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感同身受,所以他就從知乎起家,開始寫學習類的文章,後面又轉到B站做視頻,全網有幾百萬粉絲。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幾年前營業額就可以做到4000多萬。他周圍有一羣年輕人,每天熱血沸騰地喊着“幹啊!衝啊!”,大家激情澎湃地做事情,一點也不喪。

世界上分三種人:Tool、Player 和Shaper。

大多數人都是Tool,即工具人。每個工具人都成了一份行走的簡歷,每個問題都要有一個標準答案。工具人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確定的,只要你好好努力,只要嚴格按照流程把事情都做對,就會有老師、領導、機構給你頒發獎勵。工具人習慣了用考試獲取獎勵:考大學、考研、考公務員,考上之後還要年年考覈,他們的所有認同都是來源於外界的評判。

少部分人是Player,即玩家。他懂遊戲規則,逆反而不違反,他知道在規則的縫隙中存在着廣闊的發揮空間。他不認爲世界是註定的,也不需要別人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Player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他會自己評估信息,質疑假設,尋找證據,自己去判斷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他的評判標準不是外界給的,而是他自己的。

極少數人是Shaper,即塑造者。Shaper不滿足於在別人設定的規則之中生活,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世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一個新世界,讓其他人身處其中,像喬布斯、馬斯克、奧特曼這些人。Shaper肩負着對於世界的使命和責任,他們自己就是規則的制定者。

經常有人問我,AI時代,學生該怎麼辦?林小英和我聊天時,說了一句話,我記憶猶新。她說,溫飽之上,都是可選項。所以,你不要問我怎麼辦,答案自在每個人的心中。

成爲獨特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成爲一個獨特的人,這也是AI時代未來最需要的人。有些人適合讀書和考試,那麼他能在學習、考試這條路上升級打怪。但有些人就是喜歡跟人聊天、八卦追星、跳舞做飯、下棋打牌,你還別說,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Gardner)有一個多元智能理論,他總結了人的8種智力形式,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我們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來評價不同的人。正常學習之餘,人有很多智能需要被激發,你需要自我探索。

61歲的章小蕙是娛樂圈的老前輩,可以說我都是看着她的八卦長大的。她原來家境很好,喜歡買買買,但也曾一度破產,背上了“敗家女”的罵名。沒想到,在花甲之年,她竟然又憑着對商品敏銳的洞察力再度翻紅,居然可以一夜賣貨上億元。誰能想到,愛逛街、愛買東西,也是一項特長。

當然,你仔細去看她的履歷,會發現章小蕙絕不只是買買買。她也讀了很多書,這讓她對每個奢侈品的小細節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就連帶貨也讓大家覺得充滿着藝術氣息。這讓她可以在千篇一律的時尚博主中能鶴立雞羣,沒有年齡和同質化的焦 慮。

人生不只有中考、高考、上大學這樣一條路。有個性、有特長,找到你的不可替代性,找到你的差異化和獨特的生態位,這是AI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所以,我就想讓你用世界上最科學、最高效的學習方法,投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大的回報。然後,把空出來的時間做點別的,發展一些自己的愛好和特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去發現自己與衆不同的地方,不要讓外在的評價給自己貼標籤,不要讓“成績”去定義你自己。走出“洞穴”,把世界作爲參考答案。天大地大,總有你施展拳腳的地方。中考、高考的成敗,本身沒有那麼大意義,重要的是,你如何定義你自己,你認爲你是誰,你能創造多大的價值。人是萬物的尺度,我們要爲自我立法。

《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極深:別成爲最好的,成爲唯一的(Do not be the best, Be the only)。我也想要你記住這句話。人生只有40000天,當你回首的時候,你給世界留下的是什麼?

你會不會微微一笑,說,我這輩子,值了。

並轉發給更多人看哦~

因爲微信公衆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並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不再失聯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